令人尴尬的场面也许人人都经过。当你陷入某种难堪境地时,默不做声,生气以至动怒,都难以摆脱窘境,而有时一两句机智、巧妙的话语却可以打破沉寂,摆脱难堪,使你心中的不快烟消云散。
春节期间,列车上尤其拥挤。亚男中途上车,见对面两边坐席上坐着三个年轻人,边座空着,就走了过去。问:“同志,这儿没人吧?”对方说:“没有。”亚男于是放下了东西,准备就座。不料,那个男青年突然把腿放到了坐席上。她当时一愣,问:“你这是为什么?”
“因为你不会说话。”
“那么,请问该怎么说?”
对方眯起眼睛,装腔作势地说:“看来你是井里的青蛙,没见过多大的天地。让大哥告诉你。你得这样说:‘大哥,这有人吗?小妹我坐这可以吗?哈哈哈哈……’”说完,肆无忌惮地狂笑起来。
看他和他的同伴们得意忘形的样子,亚男说:“听你这一说,我确实没见过你们这种独特的‘礼貌’方式。不过,你们既然见过世面,又有自己独特的礼貌方式,见了我,就应按照我们的礼貌方式办事才对。”
“你说怎么办?”
“那还不容易?看见我来了,就该起身肃立,躬身致礼,说:‘大姐,这儿没人,小弟请你赏脸,坐这可以吗?’哎,可惜呵可惜,你连自己的‘礼貌’信条都做不到,还想教训别人,真是土里的死蚯蚓,一点蓝天都没见过。”
亚男的话,逗笑了周围的乘客,包括另外两个青年。只见那位挑衅者的脸一白一红,尴尬极了。他的另一个同伙忙打圆场道:“快请这位小姐坐下吧,咱惹不起。”
面对嬉戏,亚男既没有暴跳如雷,也没因被戏弄而羞赧结舌,而是采取了笑里藏刀术,以柔克刚,挫败了对方。如果她采用怒火中烧的处理办法,结果恐怕就不会如此轻松了。
论辩中,掌握分寸,在轻松愉快的笑谈之中暗藏斥责,往往能化难为易,并且常常能在不露声色、和风细雨中,巧妙地达到猛烈抨击对方、鞭挞对方的目的。
巧妙地借用对方非难、责难时的某些字眼或惯用词汇将计就计,移花接木,把“脏水”反泼到对方头上或以此来分散人们的注意力。
英国首相威尔逊在一次群众大会上演讲时,反对者在下面鼓噪,其中一人高声大骂“垃圾”。为了不使一场严肃的演讲变成一场可笑的争吵,威尔逊用冷静的口吻说:“先生,关于你特别感兴趣的问题,我们一会儿再讨论。”
美国的林肯总统也有过类似的遭遇。一次,他正在演讲时,一位先生递给他一张纸条,林肯拆开一看,只有两个字——“傻瓜”。林肯镇静地说:“本总统收到过许多匿名信,全都只有正文,不见署名,而今天正好相反,刚才那位先生只署了自己的名字,却忘了给我写信。”
当年国民党考试院院长戴季陶要在广汉建造私邸,建筑师把一位老秀才的三间破屋也划在圈内。老秀才陷入了困境。
朋友们给老秀才出点子,要他利用戴季陶信佛的心理,说这里风水不好。于是,老秀才给戴写了一封信:“戴公传贤院长大人钧鉴:迩闻我公于梓里兴建华堂,为广汉古城增色,不胜欣喜。然而动土露去敝舍柴屋三间,本应理当奉献大人,惟此房历来风水败逆,贻误子孙繁衍。如此不毛之地,今我公改建公园,未免魑魅魍魉作怪,不利长居久安……”
戴季陶见信后很生气,当即派人将老秀才三间柴房归还。老秀才“明修栈道”——说风水不好,会闹鬼,这全是为戴院长着想;“暗渡陈仓”——利用信佛人的忌讳,保住了柴屋。
许多人都有这种经历:寒冷的冬天能挨得过,闷热的夏季实在难熬。原因很简单,冬天能生火,运动驱寒;而夏季却不能整天泡在水里避高温。说话也是这样,义正词严容易反击,恶言秽语却难对付,对于这种情况,不宜动粗而宜机智化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