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2017年初才开始使用微信的。这之前我很是不喜欢用微信,虽然也知道微信确实带来了人际交往的便捷,也是友情的一种延伸,但还是担心它占据我大量的时间,借用白岩松的话说“我只要上了微信就完了,没法过了。”退休后,无官一身轻。我果断地将手机里存有的几百个号码一一删除,只保留了52位亲朋好友的手机号。接着请朋友帮我下载安装了个微信,并简单教了我一下,入门。 自有了微信,生活的快乐指数顿时提升了不少。有时,朋友之间哪怕是只言片语或一个表情的交换,也使生活少了距离,多了温度。尤其朋友推荐的好书好文章,让我特别受益。退休后玩转了大半个中国,所拍摄的系列照片,发在朋友圈里引来一片赞誉,小小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信息乱飞的年代,也好,也不好,自有了微信之后,我的生活里就再也没有过往年代人的岁月静好。 首先是每天只要一开机,那些讨厌的新闻信息明星逸闻就会蹦到眼前,那一条条微信更像炸了锅,无论你喜欢不喜欢,他都扑面而来。跳出的是各种照片:早餐照,工作照,孕妇照,亲子照,宅照,自拍的各种角度照;然后,就是各种的心情写照:阳光的,颓废的,牢骚的,炫耀的,要死不活的;接着,就是各种心灵鸡汤:励志的,旷男的,怨妇的,养生的。更难以接受的就是有的人,从早到晚不闲着,鸡毛蒜皮都要拍下来,都要发一下,无所谓隐私,都能共享,实实在在地霸屏。再有就是有的人,一旦成为他的微友,几乎就被烦恼包围。之前在微信里只是单纯的聊天,后来发展成让你替他(她)去投票,并要让你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不是叫你关注公众号,就是让你扫二维码;不是叫你点赞,就是让你发红包,简直是让人应接不暇,不堪其扰。 尤其让人不爽的是各类养生保健信息,一不留神就被忽悠了。什么生姜可以降血脂,早吃生姜如人参,晚吃生姜如砒霜,吃蘑菇可以防血栓,吃苹果可以补肾;什么核桃补脑、蚕豆护肾、木瓜丰胸、韭菜壮阳……林林总总,臆想推测,以讹传讹,让人不知道是信好,还是不信好。 前两天找东西,发现一个大信封里有好几十封大小不等的信件。打开,有前辈的来信,有朋友的来信,也有晚辈的来信。看到这些陈年的信件,不禁感慨万千。这些亲笔写的书信,在古时就叫“手札”。杜甫有诗云:“道州手札适复至,纸长要自三过读。”过去写信是如此郑重,虽不必事先沐浴,更衣,但这是一种仪式:一字一句,落笔的痕迹里有生命的郑重,有最真实的感情和思想。而现在只需动动手指,寥寥数语之后,再配以一个表情包收尾。正如美国作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固然能让我们在工作之余得到娱乐,但却以一种更加野蛮的方式侵占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最后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的所爱! 今年年初,我退出了所有的群。退群的理由有三,一是有的群虽热闹,但因兴趣和价值观不同,话不投机,只能选择敬而远之。二是有人整天在群里发各种乱七八糟的信息,想把他踢出群又显得难堪,不如我主动退出。三是微信只是亲友间愉快交流的一个工具,而当它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更多的社交属性被加入其中。为人处世,还是多一些真诚,少一些敷衍和套路。借用叔本华在《关于朋友》里的一句话:在这样一个充满缺陷的世界里,如若你能遇到真挚的朋友,就好好珍惜吧。有时候,我们连对自己真诚都做不到。所以,无需苛责别人,人性本就复杂奇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