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食堂就餐,一位同事问一种面饼买回去再怎么加工,热心告诉她,先将饼蒸热,然后在平底锅上用文火慢慢煎烤,其味外酥里嫩,香脆与柔和兼有。 同事说好麻烦。窃想,美味都是要花一点时间的,要不怎么叫美味。 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很多人都做不到。不然,哪来那么多叫外卖的?哪来那么多吃方便面的?现在的人们不愿在吃上面花时间罢了。 火大家都会用,障碍在于文,加一个文字,就提门槛了。 文火终究是一种火,火天生给人一种爆裂、激越的认知。什么时候变温柔了,什么时候开始讲究韬略了,细想不由震惊,这难道是火的智慧? 不仅有智慧,而且有追求。为了这追求,还能以极大的韧性和耐心去达到某种效果和目的。 不仅有追求,而且还有方法。这方法便是通过燃烧的形态表现,不再那么气势汹汹,而是细小而又和缓,颇含迂回的意味。 在意志不作改变的情况下,改变行事风格,还能达成所需,怎不让人扼腕! 文火和水滴石穿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文火是一个粗中有细的汉子,那么穿石之水就是时下所说的女汉子。 猛火在其力量,多用于爆炒,时蔬宜猛火,可速去除多余水分,爆炒出来的蔬菜生脆可口。文火以时间换力量,宜炙烤、煎炸、蒸煮,多用于肉食和淀粉含量较高的食品,烹饪出的菜肴韵味悠长。 清秋瑾《看护学教程》第一章里面讲:“肉羹汁者,用牛肉、豚肉二十两,一升六合之水,以文火徐煮之,约二时顷,水面常有浮滓,掬去之后澄清,而用其上层最清之液,即肉羹汁也。”便是文火炖煮的功夫。 不知道文火最初是谁发明的。想是森林里一场大火之后,人们于焦土中掘出散发香味的植物茎块,一尝,好香啊!这是不是烤红薯的源起呢? 至于灰烬中散发的动物肉香,先民们又怎禁得住诱惑,姑且算他是烤肉的原初吧。 不考古了。宋高似孙《纬略》卷十一记载:“顾况《茶论》曰:‘煎以文火细烟,小鼎长泉。’”说的是茶道功夫。 一种烹调的现象,移植到人类生活的其他领域,甚至上升到道的层面,就更加了不得了。譬如解决某种矛盾和冲突,急了,于事无补,静下来,等一等,反而化解了,化需要时间,这就是文火效应吧。 说穿了就是时间在作祟,有钱不如有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