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再苦也要笑一笑(4)

时间:2022-09-13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李娜 点击:


    别让压力压垮你

    第五章 再苦也要笑一笑 (3)

    压力是人的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体验。根据“国际压力研究院”的创办人塞利博士的说法,老化只是每一个人一生中的疤痕以及紧张的总和,亦即压力的总和。塞利教授在他的《生活压力》一书中,对内在压力带来的巨大危险有精辟深入的研究。他说,压力的杀伤力比我们周遭环境中产生的任何事物都还要强大。

    我们一同来看看压力对我们的影响:

    你一定听别人说过他一早起来心情就不好,在接下来的一整天里,什么事都不对劲,情绪不好、别扭、连平常惯有的幽默感也不见了。

    一早起来就心情不好的人,只要有人愿意听他发牢骚,他一定会噼里啪啦说上一大堆,诸如:

    1我昨晚没睡好,事实上,我几乎没睡着。

    2我在床上翻来覆去七八个小时,真是累死了,可是就是睡不好。

    3我的脖子好痛,肩膀也好酸,但是还是睡不着。

    4现在别叫我集中精神,我的注意力早就四分五裂。

    5想到以上这些,我真想回到床上,把它们通通都忘掉。

    但是几乎没有人能够这么幸运,回到床上就可以把一切都抛开。那些潜藏的因素总是困扰着你、妨碍着你、威胁着你。这些因素就叫做压力源,是说也说不完的。譬如说,再过半小时就要开会了;电话响了;又有推销员来按门铃了;孩子上完芭蕾舞课,得去接她回来;报告已经迟交四天了;支票被退票,等等。

    了解压力,认清压力的面目,它就不再那么可怕。

    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把压力控制在可以疏解的范围里,如此我们的身心才能够常常保持健康快乐。找出压力的本质,对我们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找出压力的本质,我们才能比较容易将它打倒。

    实际上,压力是一种认知,是在个人认为某种情况超出个人能力所能应付的范围时产生的。这种定义的关键在于“认知”这两个字。我们常常认为压力是外来的,一旦碰到了不如意的事情,就认为那是压力。所以,我们会犯一种基本的错误,那就是只注意外在因素。但事实上,我们所感受到的压力来自我们自己,是我们对压力源的反应。因此,我们应该往内心探索。

    所有的压力都对我们有害无利吗?其实不然。适度而且在能够纾解范围之内的压力,是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亮丽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不断地规划长途旅行,运动健身,制定人生目标,以及做各式各样计划的原因。

    压力不是我们这一代才发明的。早在19世纪80年代,美国医师皆尔德就已经有著作论述当代生活的压力。他形容压力足以让人“神经耗竭”。

    压力研究领域的先驱塞利博士写道:“了解压力绝非为了逃避压力,逃避压力就跟逃避食物、运动一样不合理。”塞利博士认为压力是“人身体对于任何加诸其上的要求所产生的反应”。以此为前提,那么任何事情,从接听电话到失去抵押品的赎回权,都可称为压力。此一无所不包的定义,让压力成了人生的同义词。这么说来,只要是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可能完全逃避得了压力。既然如此,我们与其做无谓的垂死挣扎,还不如勇敢地去面对压力,找出压力源,然后想办法克服它。

    艳羡别人,不如激励自己

    每个人都拥有致富的潜能,所以不要去嫉妒别人的命有多好,只要用心去做,你的梦想终会实现。告诉自己你会成为富翁,你将生活在富裕的环境中,确立这样的信心吧,冷静、坚定、自信地守护着你的理想,只要你相信它,它就能实现。不要忘记时刻给自己呐喊加油,很快你就会发现原本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已经变得触手可得。

    人生中的许多个瞬间都是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如果现在的工作不能完全满足你的需要,那么不要着急,耐心地等等吧,世界会给你安排一个更适合的工作。但前提是,你要提升自身的素质,配得上高层次的工作才可以。所以,你要时刻提醒自己,你还有远大的目标,或者说还有理想,没有实现。那么,你再也不会浪费时间对自己的理想苦思、渴望或者抱怨,相反,你要坚守信念,尽力让自己变强,早日迎来成功的一刻。不要羡慕别人手中的银币,其实你手中的锡板加工后也会变成银币。

    有一天,大仲马得知自己的儿子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就告诉小仲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附上一封短信,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

    小仲马断然拒绝了父亲的建议,他说:“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

    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面对那些冷酷而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坚持创作自己的作品。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这位知名编辑曾和大仲马有着多年的书信来往。他看到寄稿人的地址同大作家大仲马的丝毫不差,便怀疑是大仲马另取的笔名,但作品的风格却和大仲马的截然不同。带着这种兴奋和疑问,他迫不及待地乘车造访大仲马家。

    令他大吃一惊的是,《茶花女》这部伟大的作品,作者竟是大仲马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儿子小仲马。

    “您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实姓名呢?”老编辑疑惑地问小仲马。

    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老编辑对小仲马的做法赞叹不已。

    《茶花女》出版后,法国文坛书评家一致认为这部作品的价值大大超越了大仲马的代表作《基督山恩仇记》,小仲马一时声名鹊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