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独处阳台发呆,忽然一只蝴蝶从我眼前飞过。绕了一个圈后,又回到我的眼前。想必是蝴蝶看出我一个独处的老人,心中不免有些孤寂。我忽然觉得,一个生命体从窗外飞来,必定是惊喜万分。因为在我孤寂的刹那间,有了另一个生命为伴,让你不再孤寂,唤起并激活你长久处于冬眠状态下的那颗童心。你自然会不自觉地去观察和欣赏,从中获得自然美和情感美的愉悦,童趣之乐油然而生。
出生在农村的我,对蝴蝶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每当春暖花开,蝴蝶和她的伙伴蜜蜂,总是在花丛间来回飞舞。留在童年记忆里的,除了乐趣,就是那蝴蝶的翩翩舞姿:忽儿在花间盘旋,忽儿在枝头站立,不停扇动飞舞的翅膀,那种动静结合的姿态,是大自然里美的旋律。如今我在阳台上看到这一只蝴蝶,落在了晾衣架上。过了片刻,我轻轻走过去,生怕惊动了她。她并没有受到惊吓,在骄傲地扇动着翅膀,快乐着呢,好像要尽情地向我炫耀她的美丽。 这是一只很少见的天蓝色的大蝴蝶。展开双翅有六七厘米宽,双翼上点缀着如豆大小的浅灰色的斑纹,色彩的对比虽不强烈,胜在自然和谐,恰到好处,这大概就是完美的存在吧。我想捉住她,或养着,或制作标本,忽而又想起,这岂不是对美的摧残和毁灭吗?于是我悄悄地离开阳台,回到我的写字台前,坐下,欣赏,凝思…… 这自然让我想起了有关蝴蝶的文化。是啊,在中国古诗词中,写蝴蝶的诗词颇多。家喻户晓的句子,当然是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绝句·其六》,其诗云:“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若没有“时时舞”的“戏蝶”,“黄四娘家”的花有那么美吗?以“戏蝶”衬托出“压枝低”,蝶恋花的情态便跃然纸上。“自在”二字,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我们仿佛也走在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享受那春光给予视觉的无穷美感。朋友们,你不觉得我们这条小径上更添蝶舞莺歌,你是否也感觉到我们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 宋词中有一词牌名叫《蝶恋花》。我们不妨举其一二,与大家共享。 北宋词人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中的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二句成为对理想和事业始终不渝追求的名句;又如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首词寄托了作者对亲人和战友的深切悼念之情,热情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和不朽精神。 人们爱蝶,除了爱其形态美和情态美之外,恐怕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吧?蝴蝶之美,美在哪里?我们不妨从《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寻找答案。 《梁祝》早以多种艺术形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到处传播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小提琴协奏曲,使《梁祝》的故事走上了世界舞台。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堪与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媲美,被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而我更加钟爱《梁祝》,莎翁以悲剧让人警醒,而《梁祝》用“化蝶”彰显人生价值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并将蝶之自然美与人之人性美完美融为一体,不仅有了升华,更有了超越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由此,我又想起了当代著名散文家冯牧先生的散文《澜沧江边的蝴蝶会》。那是一首描绘祖国自然美的赞歌,一幅引人入胜的描摹热带风光和民族风情的画卷。我们有理由坚信,随着祖国建设的不断推进,伟大的祖国将更加美好,伟大的人民将更加幸福安康。此刻的我,便是一个护蝶使者,那一只美丽的蝴蝶,飞进我的窗口,留连在我的室内,永驻我的心头! 由一只窗外的蝴蝶,我耳畔响起了毛阿敏的《思念》:“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不知能作几时停留/我们已经分别得太久,太久……”从毛阿敏的歌声中,从蝴蝶的意象里,我仿佛看到了面前一位久别重逢的朋友。那种友情、亲情乃至美好的爱情,萦绕在你的心头,倏忽又将消逝,唱得情意缠绵而又荡气回肠,我愿那只蝴蝶永远停留在我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