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匆匆,一转眼,宝贝大孙子都上小学了。 前几年买房子时,没想到孩子上学这一层。这不,真正的兑现了古人说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哟! 要选合适的学校,就得在学区内买房子。有了房子,才能有户口,才能获得上学的基本条件。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然而,解决了之一,又冒出了之二。 原来,我们老两口与儿子一家,虽不住在一起,但相距很近,早早晚晚是可以相互照应的。无论是大宝,还是二宝,上学也好,不上学也罢,正常的居家过日子,便没感觉到有什么难处。 现在呢?儿子一家搬到了另一处居住,虽说是在同一座城市,但与我们成了两点一线,还是有些距离的。 时髦地说:距离产生美。殊不知,距离留给我们的,是万千个不便,是不尽的牵挂。 即便,学校就在楼下。可是,七岁的娃娃,家长不送进学校的大门,是不放心的。儿子是上班一族,天一亮,就奔自己的前程去了。儿媳妇,拉扯着一大一小两个孩子,怎么办?送大的,要么将小的拖起来,带着;要么,将小的锁在家里。取哪种方法,都不方便,更不安全。 当然,作为父母、家长,就要承担起责任。送大的、抱小的,做饭、洗衣,检查作业、辅导学习,一样都不能缺,都要做好,更要任劳任怨。不仅是责任,还是义务,是每一个做父母的必修课。 我这个爷爷需要做什么呢?或许,没有义务,也没有责任。可是,有感情,有未来。还有,便是心底里不能摆脱的寄托与希望。 一个星期,七天。五天上学,两天无课。上学的五天,我得有三天,至少是两天,去看看。说看看,只是个名目。其实,是送点东西过去,如:鸡蛋、蔬菜、肉、鱼,还有水果什么的。 这些东西,儿媳妇自己会买,她们那儿也好买,可是…… 学校是教学生知识的地方,嘿,也教“家长”呢。每隔一两个星期,会搞一次讲座,或是开个家长会。无论是什么活动,都要求学生家长必须参加。我家呢,我这个爷爷是全权代表。其实,学校的讲座还真的不错,讲家长与学校如何互动,怎样督促学生完成作业,讲心理,讲方法,讲体会,讲结果。只是,这些理论,听在我的脑子里,不能立即发挥作用。只能回去向真正的家长再“贩卖”一次,“贩卖”成什么样的效果,就不得而知了。 如今,每家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但是,到了学校,便是进入集体,不再是独室的孤苗了,既要有共同学习的习惯,还要共同面对和体验集体生活带来的某些“危害”。比如:一起玩耍不甚,造成的伤痛。还有,伤风、感冒等小病的传染。 这不,我的大宝感冒、发烧了。不管是自己的原因,还是集体的问题,老师不客气的下达了指令:休息吧,好了再来! 孩子感冒,最操心恼人的是大人。我这宝贝孙子,断断续续,高烧了几天,不吃不喝。上医院、吃药是那几天的常态。大宝还没好利索,二宝又重蹈覆辙了。我和奶奶就成了织布机上两只梭子,来回地跑,不间断地陪伴在两个宝贝的身旁。 这样的跑着,需要花费多少时间,需要浪费掉多少汽油?无法计算,难以言说。 跑来跑去,看起来是在与宝贝们零距离的接触,实际上,依旧是若即若离的状态。到弄得两个宝贝与我们更加的不舍,更加的黏糊。 每次摁门铃,大宝亲自来开门,二宝拍着手来迎接,就像是“千年一回”的遇见,新鲜不改,亲切更甚。 我们要走了,得跟大宝商量半天,商量好了,才恋恋不舍地放开我们的衣袖。二宝呢,每次都是妈妈硬从我们的怀里抱去,我们才能脱身。 门开了,一只脚还在门内,大宝会突然叫到:“爷爷、奶奶,等等,我要送你们一个礼物,一定要收下!”很快,跑到他的书房,拿了个小玩意,迅速地塞进我的口袋,或是揣进奶奶的包里,便说:“到车上再看,啊!” 我们走了。大宝站在门口,不关门。一遍又一遍地说:“爷爷、奶奶,再见!” 我们进了电递,门关了,下降了,依旧听到他的声音。我们也忍不住的要给予回应:“再见!” 直到电递门开了,我们走出了楼,踏上楼外嘈杂的世界,才渐渐终止。 路上,我们拿出大宝送的礼物:是他的一个玩具。我和奶奶都无言地笑了,这笑,既温馨,又伤感。或许,小小年纪的大宝,是知道的。我们不需要这样的小玩意,可我们却又非常喜欢这样的小玩意。因为,看到这个小玩意,就等于看到他了。而我们再去时,也一定会将他送的“礼物”带回去。就这样,“小礼物”变成了“大温暖”,成了爷爷、奶奶与两个宝贝“再聚首”的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