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放到水池里的,只能用尽了“洪荒”之力,揉几下,摔几下,拧几下,拖上来,算是完事。放上晾衣竿上晾着,待其干了,用根棍子敲打了无数遍,才将那些屑呀,片呀,粉呀的白色“衬布”给拍掉了。 没有放到水里的,就用手,将那些衬布全揉碎,让其脱离窗帘。然后,再拿到外面的草坪上,使劲的抖,确信抖尽了,再放到洗衣机里,让其洗尽、甩干,真正的脱胎换骨。 太太在揉、脱窗帘衬布的时候,我就待在一旁看。随手拿来几块碎片,按形状,及其规则,拼成一块大片片。无疑,就是一块布,粉白色的,斜条纹,还夹杂着花的图案。不用想,都能猜得出,这是机器制造出来的。还是在流水线上,大批量的生产,面向大众的产品。只是想不出,使用的到底是什么材质。 由此,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这衬布是厂家生产出来的,是营销商抛售给制作商的,再由制作商卖到百姓家的。这是一根链条,一条更大的流水线,是一个无限地设计、生产、销售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每根链条,每个环节,每个角落,无一不是得益者。可是,难道他们都不知道,衬布的本质是屑,是片,是粉?最终,流到了百姓家里,是灾难,是苦果,是无奈! 要说营销商、制作商,最初是不知情的,还可以说得过去。起码,他们没有“眼见为实”。可是,设计、生产的制造商呢,能不知道“衬布”的实质就是“缺德”吗? 制造商不点破,是因为留给下家“营销商”,还有“制作商”宏大的利益空间。“营销商”装糊涂,“制作商”糊弄人。于是…… 百姓的利益谁管,人民的疾苦谁论?窗帘正好是块遮羞布,被挡住了的东西,自然也就无人问津了。 2020年1月7日写于合肥翡翠湖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