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教育的99个法则(全文在线阅读) > 训练孩子“不唯父母是听”
精彩点击:
如果一个孩子从来不与人争辩,看上去总是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那么这个孩子的勇气、进取心和正义感就很值得怀疑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要注重孩子是否以自己的观点来和父母进行争辩讨论,这样有利于判断孩子的独立思考、辩论的能力。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到了3~4岁时,其独立欲望明显增强。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不愿处处被人压制,不满足于模仿成人,而是要求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如果父母对孩子照顾过多,干涉过多,就会使他们特别反感。其突出表现是不听指挥,自行其是,经常跟父母顶嘴,令父母头疼。随着年龄的增长,大概到了7~8岁,孩子和爸爸妈妈顶嘴的事就多了起来,到了11~12岁时,孩子几乎会天天和妈妈顶嘴。所以,如果不能够从一开始就很好地解决孩子顶嘴的问题,以后做父母的就会更加头疼了。
现在的孩子接受教育较早,看书看报多,接受知识多,他们的知识面比父母当年要宽得多。这直接的结果是判断是非的能力强了,要求独立的心理强了。还应该看到,顶嘴也是他们表达自己的判断的一种特定方式。孩子追求独立性,要加强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这与孩子的“不良品行”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孩子表达自己的判断,不可能像大人那样圆滑和委婉。所以对孩子的顶嘴,家长不要一概斥之为不礼貌,不尊敬长辈,要区别对待。
心理学家认为:“能够同父母进行争辩的孩子,在以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也会更合群。”事实表明:争辩有利于思想的沟通。因此,孩子与父母争辩,不要怕丢了父母的面子,不要担心孩子不听话,不尊重你,与你为难。孩子也是讲道理的,你与孩子争辩,孩子觉得你讲道理,会打心眼里更加爱你、尊重你、信赖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过争辩弄明白了,更会心悦诚服地去做。
如果一个孩子从不与人争辩,总是与世无争,那么他的勇气、进取心、正义感就值得怀疑了。
然而,中国的家庭教育却更多的是“听话”教育,“听话”是中国的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口头禅。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是中国传统教育下人们的一种共识,“听话”成了中国家长对孩子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字。
孩子小的时候,自理能力差,让孩子按大人的意愿去活动,避免出现危险,无疑是对的。但是,孩子逐渐长大,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就不能总用“听话”两个字去进行教育。
总是用“听话”两个字去教育孩子,势必在孩子的幼小心灵里灌输一种观念:大人的话、父母的话、老师的话都是对的,这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儿童质疑精神的发展,会使孩子形成唯唯诺诺的性格。
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处处、事事都按父母的话去做,按照老师的话去做,而没有自己提问题的心理空间,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能有创新意识吗?能有创新能力吗?所以说,应该允许争辩,不要介意孩子顶嘴,这看起来是管教态度,实际上是教育思想和理念的一种反映。
但是,如果孩子顶嘴习惯成自然,也不利于他的学习和成长,甚至会影响长大成人后的人际关系。对于孩子的顶嘴,专家开出如下“药方”,“药方”的主旨是,要从父母自身做起:
1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如果家庭成员彼此间缺乏尊重,动辄脏话满嘴,或者互相说些“抬杠”的话,孩子一旦具备了一定理智水平,就会从心底里不尊敬父母,顶嘴便成了家常便饭。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亲相爱,互相关怀,即使存在分歧,也尽量不在孩子面前争吵,而是通过协商解决。
2尊重孩子要求独立的愿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干、去做、去想,父母尽可能为孩子提供活动机会,创造活动环境。不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成人的模式行动,当孩子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设想,做了一件从来未做过的事,父母应积极支持,及时赞许。
3引导孩子说理,为自己申辩。固执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而不顾及孩子的感受,这样孩子会感到很委屈。发扬家庭民主,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权,首先要允许孩子申辩,鼓励孩子申辩。既然你批评孩子,就应允许孩子有这种权力。这样的好处是让孩子感到无论做什么,有理才能站稳脚跟,对发展孩子个性很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