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绘画专业的“前瞻性”意见(3)
时间:2012-02-09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陈丹青 点击:
次
设立新学科的设想——现有所谓“学科”中,纯艺术最尴尬。它与时代脱节,与纯艺术教学本身也脱节。2005年前,本院要组成新学科,要学科交叉,当务之急是“多媒体教学”提上议事日程,形成可行性报告,确定年限,尽早上马,或建系,或建专业。相关的教授,讲学者,对外聘用,不必调动。台湾清华大学就有极专业的教授,留学法国十七年,亲自听过德里达与巴特的课,可以请他来,他也愿意来。纽约有更多这样的专家,都可以请。
中国美术学院已建立多媒体专业。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与我校有合作关系,该校影视教学闻名欧美。世界范围,多媒体艺术与教学早已是必不可少的专业,学院或美术馆如果没有影像专业与影像馆,便缺少一个器官,等于残废。
当代艺术越来越不需要那么多“画家”,当代“美术”,是指所有平面作品,而不是架上绘画。摄影早已不是“拍照”的概念,抽象摄影、极简摄影、装置摄影、卡通摄影、虚拟现实摄影等等,所谓纯艺术的、商业的、设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功能越来越交叉,当代摄影的现状与前景完全超出我们已有的认知。
中国的影像文化及其教育,太落后了,几乎是空白。可是在校外空间,独具活力、反应最快的,正是影像人才,但他们与学院教育完全绝缘,在传统摄影界也遭到排挤,因碍于势力范围,也因为影协“权威”看不懂。
影像文化,不是指我们所说的传统摄影、电影、广告设计,而是有一整套观看文化,一整套的新手段与新器材。上述哲学家思想家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高度重视影像艺术背后的文化问题,今天欧美前沿艺术家多数玩影像。世界今日影像及相关动态,中国不介绍,只有前卫艺术家在做,或索性是商业艺术意识到其重要性。
另一方面,中国当代绘画,尤其是具象绘画,又早已受到影像与图像的侵扰,没有一个画家不用照片画画,照片已经篡夺了绘画的本质,画家不自知。要改变这种负面影响,最佳途径就是教授影像文化。在欧美,影像文化反过来给传统架上绘画不断带来灵感和机遇,中国艺术学院设立影像专业,只会对绘画有好处,否则绘画无法走下去。
建议我们的绘画教学要有意识地限制,仅做个案培养,出作品,但不可继续大规模招生,更不能作为学院整体培养方向,为社会增添“废品人才”。多媒体专业则大量招生,天然避免素描考试。观念上教授“观看美学”,技术上教新的制作方法,逐步添置相关器材与资料,引进展览,史论系要专辟人员人才,讲影像文化,要给艺术学生的实践做先导。如此,一部分高素质的学生——不过考试制度会拒绝他们——成为“艺术家”,大部分则成为服务于新世纪的设计家或实用美术家。
但我看不出改变的迹象与可能。大家努力维持现状吧。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