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一路走来,青年路

时间:2022-12-21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笑君 点击:

  因为是故乡,因为血脉相连,还因为……我便常常在小城里行走。

  故乡,就是位于紫蓬山东麓,合肥西南一隅的小城上派。

一路走来,青年路

  我将车子放置在停车场内,从派河路起步,一路向南,直到笑市口,进入金鸣街。

  我行走最多的这条路,便是青年路的中段。早春时节,清风还带着一些凉意,太阳却将丝丝的温暖,毫不吝啬地洒在我的身上,感觉非常的惬意。

  忽然间,却发现道路两边的建筑物,正在实施改造。脚手架如同山峦似的此起彼伏,完全阻挡了视线。地面上,东一处西一处的建筑材料,既影响人行,更阻碍车行。一条路,就像是……

  走着、走着,半年过去了。

  这几天,我又去小城上派,还是行走在青年路上,已然变样了。而且,就在我的步履之间,就在我不经意地几次回眸之际!

  青年路哟,青年路,永远在我的记忆之中。

  初时,青年路不叫青年路,是政府大院西围墙外的,一条黄土与乱石杂陈的小道,南到老中街,西接合安路,差不多500米的长度。路西的一侧,是一片农田,别无他物。

  政府大院对外,北面是正门,对着合安路。人们来此办事、开会,车辆出入等,都是走这个门。东西南三面,各有一个小门。不知为什么,东南两个门,长年挂着一根链条,一把大铁锁紧紧地锁着,只开一条缝儿,仅能容一个人侧身穿过。唯有西门,也就是对着青年路的门,是完全敞开着的,任人进出,还无人看守,感觉有些特殊。

  我家,就住在靠近南门的地方。大约五六岁的时候起,我便经常地钻出南门,沿着围墙外的墙根底下,深一脚浅一脚地去老中街上的一位亲戚家,找“老表”玩。虽然,路不好走,却比走西门近了一些。这才发现,靠近老中街的西侧,与青年路交叉的地方,有了一处房子,门口的牌子上写着“xx”机构,标志着老中街也在发生着变化。当然,那时我不认识字,是听大人们说的。

  青年路的名字,大概是在20世纪的70年代中期才有的。为什么叫青年呢?没有考证过,还真的无法说得清楚。

  新中国建立之初,上派本是派河边上的一个小镇子。即便,比派河中下游的中派、下派“两派”稍大些,人口也只有3000多一点,一条破旧的街道,也就是后来的老中街。青年路成为一条路时,已经有了一条新华街,让老中街的商业、物流等得到了延伸。

  青年路的兴建,既有交通的考量,也是小城作为县域中心地位的需要。最新的一条路,要托起人民生活最美的蓝天,岂不就是最年轻的代名词吗!

  青年路不辜负小城人的重托与信任。没多久,青年路西侧的那片绿色田畴上,有了一所学校,一所幼儿园,还开辟了一个能容纳几千人的体育场,成为小城人生活的又一方新天地。接着,一些机关、企业赶来扎营,路两边的房屋等各种建筑设施,便在一夜间拔地而起。

  青年路已经不再是一条路,成了新的街道,成了小城人脚步匆匆的新干线。

  根本没注意,是打什么时候起,青年路悄然突破老中街,向南拓展着。正如鲁迅先生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南拓的路,就是往来的人,循着小径向前,渐渐地出了路的雏形。当然,最终能成为路,一定是小城人看准了,需要将青年路向南延伸而采取的行动。

  青年路的第一次南延,其延伸部分并不长。因为,这南去的地方,有一座胡大塘成了拦路虎。胡大塘,不仅是一片水域,还连接着周边居民们的房舍与农田。青年路纵然年轻,想要穿越而去,也还是有些困难的。

  不可忽视,经济的发展,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向外扩张是必然的。胡大塘的周边,民居及机关单位的建设,在自觉与不自觉之中,向路看齐,望路而生。几年下来,路未成型,街倒有了格局。还用说吗?修路已是毋庸置疑的事了。

  同一时期,青年路的北端,便是合肥到安庆从小城穿过的一段路,小城人称之为合安路。在与青年路的接壤处,分别是两个单位的房子与院落横亘着,像长城似的堵截了青年路的北去。这两个单位之间,是一条巷子,还有一条水沟,长年污水横流,环境状况极差。

  没多久,靠西侧的院子,拟改建为宾馆,却没有能够直达合安路的路,开不了大门。于是,小城人下了决心,拆掉两个单位的围墙及一些房屋,让巷子成为路。这,便是青年路向北的首次推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