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玉精神,花模样—王文娟之经典黛玉

时间:2012-03-22来源:天涯社区 作者:颜瑟 点击:
   
    这几日追看北京台的《红楼梦》,倒把沉淀于心数十年的另一版经典红楼勾了起来,它便是1962年由岑范执导拍摄的越剧电影《红楼梦》。这个老版本的成功在于线路清晰(只取爱情主线),人物丰满(个性毫不模棱,鲜明得几能呼之欲出),解构合理(能在短短一部电影里浓缩了精华并把前因后果人物主次关系交待清楚已经很不容易,就不必诟言程高本的底本了)及词藻优美不亚于昆曲的台词(特别表现在“读西厢”、“葬花”、“焚稿”中,传唱至今经久不衰),因此也成为许多人包括我在内心中永恒的经典红楼。
  这一部越剧史上的名剧,我叫它“小红楼”,因为它和真正的有容乃大的巨作《红楼梦》毕竟不能相提并论,它微观而精致,煽情而秀美,有它的先天不足,比如戏曲的区域局限和电影的篇幅局限,也有它生逢其时的优势。因为之前只有一部周璇主演的黑白电影问世,而香港邵氏差不多同期拍摄的乐蒂版《红楼梦》,除了乐蒂的气质出众外,其它真是差强人意,包括半戏半歌的黄梅调,远不如早已在舞台上深入人心的越剧委婉入耳、意蕴深长。虽没有集一国之力那么夸张,但那摄制班底可谓集结了最强阵容,演员则由越剧界享有盛誉的流派名家担纲主演,即徐玉兰、王文娟、吕瑞英、周宝奎、徐天红、金采风等。越剧电影《红楼梦》一旦杀青惊艳亮相,其轰动效应非今人可想像。我辈中人能有缘得见时,大概在七十年代解禁以后了。仍是盛况如昔,久映不衰,以至于成了全民皆知的“红楼范本”。
    拍《红楼》,黛玉为其中之魂,这点想必很多人会有共识。说真的,林妹妹打动我的还不完完全全因为王派的唱腔,首先是这个人物在曹霑笔下塑造得太好,黛玉斯人有种鸟惊心花溅泪的气质,其才情、孤傲、冰清玉洁都是我深爱的。我3岁时就看过舞台版的《红楼梦》,那不过看的是故事而已。5岁开始阅读《红楼梦》,从大处讲,那是太浩瀚了,可以说是我最初全面接受中华文化的启蒙老师,诗赋词曲、琴棋书画、礼教宗规甚至吃喝玩乐无一不包。从小处讲,则是对每个人物的细心体会。这里边,黛玉是我心目中的头挑。对她一颦一笑一诗一文简直不赖于宝玉式的着迷,等到我看电影《红楼梦》那时节,年纪不大,对林黛玉可是熟悉得好像上辈子就认识的了,所以这才大吃一惊。惊什么?王的黛玉活脱脱就是我心里的黛玉,这话几千万个人都说俗了,但说俗的话未必不是真理。天衣无缝、丝丝入扣,她虽说在演我却没有感觉她在演,只觉得她就是黛玉,形神合一,风姿清高绝尘,她的美她的风流正如一块温玉,不外溢不耀目,却晶莹剔透、宝光流动。她的含蓄美独步天下,一下子就把我给征服了。我数遍指头,只有夏梦、赵雅芝可以比肩,但前一个美得太惊心动魄,后一个含蓄而不够风流,所以王在我心中的位置由此无可取代。
    前几年香港在举办越剧电影回顾展时,唯美派的专栏撰稿人迈克貌似不经意地拿了《红楼梦》中紫娟的一句唱词“玉精神,花模样”来白描越剧艺术,细细想去,竟十分妥贴。越剧的灵秀之气透射于王版黛玉身上,也算得纤毫毕现、神韵俱出了。也许,如今的审美口味,单凭几张剧照难以让人品出其中的风骨,但若是看过此版红楼,恐怕会对“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拂柳”之言会心赞叹的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