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02中庸之道倡导和谐之道(2)
时间:2023-04-03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张瑞 点击:
次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相邻,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边界的人们都喜欢在各自的地里种西瓜。梁国的边民很勤劳,日日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国的边民有些懒惰,不事瓜事,瓜秧又瘦又弱,根本不能与对面瓜秧相比。楚国的人觉得失了面子,有一天乘夜五月色,偷跑过去掐梁国的瓜秧,梁国的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给边县的县令宋就,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铲除好了!宋就说:“这样做显得我们太不仗义了!我们明明不愿他们祸害我们的瓜秧,那么为什么再反过去祸害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我们不也与他们一样没有理性了吗?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锄草浇水捉虫,让他们的瓜秧长得更好,但是你们这样做的时候,一定不要让他们知道。”
梁国的人就照宋就的话办了。过几天,楚国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比一天好,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里的草都被人锄过了,水也让人浇过了,原来是梁国的人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做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边民们的报告,感到十分惭愧又十分敬佩,于是把这件事报告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就特意备重礼送给梁王,以表自责和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好的邻邦。
以恶制恶,以暴制暴,冤冤相报都是使仇恨加深、矛盾加剧、损失加重、人际关系更加恶化的非理性处世方式,而以“和”为贵却可以化仇恨为友谊,化愤怒为笑脸,化怨恨为理解。“和”是中庸之道中最博大精深的处世哲学。
“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即使在两国已经敌对到枪炮相见的程度时,还是要抱着求“和”的理念,尽最大可能地避免流血事件。“和”充满了深刻哲理,有了“和”,就不会有绝人之路,就会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有了“和”,就不会失去平衡,就不会发生你死我活的恶斗。“和”对争斗者来说是手与手的相握,是心与心的相融,是笑与笑的相迎。五声和,则可听;五色和,则成文;五味和,则可食。和是做人立身之本,以和立身,就能够化凶险为祥瑞,化野蛮为文明,化争斗为和平。和是人生走向成功的根基所在,人生什么都可以抛弃,唯独不能抛弃以和立身的做人原则。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