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智慧03不明中庸之道,则难以立身(2)

时间:2023-04-03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张瑞 点击:


    这时魏征站起来,果断而坚决地反对说:“封禅不封禅,并不妨碍陛下的功德和政绩。如果天下安定,国家富强,人民乐业,即使不封禅,又有何妨呢?过去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难道后世认为汉文帝的贤能不如秦始皇吗?再说,祈天祭地,难道只有登上泰山封禅,才能表达诚敬的心意吗?”一席话仿佛在李世民和大臣发热的头上泼了一瓢冷水。

    李世民一听,非常不高兴,便质问魏征说:“你反对我封禅,难道是因为我功劳不高吗?”魏征老实地说:“很高!”李世民说:“难道是因为恩德不厚吗?”魏征说:“很厚!”李世民说:“难道是因为国家不安定吗?”魏征说:“安定!”李世民说:“难道是因为四夷不服吗?”魏征说:“臣服呀!”李世民说:“难道是因为年岁不丰吗?”魏征说:“丰实呀!”李世民说:“难道是因为祥瑞不来吗?”魏征说:“来了呀!”李世民一连问了六个关于能否封禅的条件,魏征都应声说条件达到了。李世民最后将脸一沉,大怒说道:“那我为什么不能封禅?”

    魏征回答说:“陛下功劳虽高,而人民还没有得到实惠;恩德虽厚,而泽惠还没有广泛施行;国家虽安,而百姓还不算富裕;四夷虽服,而他们的要求还不能满足;祥瑞虽来,而不好的兆头还很多;年岁虽丰,而仓库还很空虚。这就是我认为不能封禅的原因。”

    太宗憋了一肚子气,面子上也感到非常难堪,便宣布退朝。群臣们也认为魏征这个人不知道进退。魏征心想,太宗一走,事情就不好办了,于是,他立即站起来说:“陛下请留步,让我把话说完。”魏征考虑,这样的进谏,效果不会好,要阻止这件事,必须另换一个角度来说。于是,魏征说:“愿陛下让我做良臣,不要让我做忠臣。”李世民问道:“良臣与忠臣怎么区别?”魏征说:“良臣自己身获美誉,君主声名显赫,富贵传之子孙,福禄无疆,如稷、契等人;忠臣就不同了,自己身受诛戮,君主蒙受恶名,家和国同时丧败,如比干等人。”李世民说:“那我让你做良臣。”魏征说:“事实上,现在陛下盛怒,臣冒死进谏,这是让我做忠臣啊!”太宗的气色缓和了一些。

    魏征继续进谏说:“陛下虽有这六个方面的优越条件,但我认为泰山封禅劳民伤财,于国家和人民没有益处。就拿隋炀帝杨广巡幸江都的事情来说吧,他三次坐着豪华龙舟到江都游玩,王公、妃子、僧尼、道士乘坐几千艘豪华富丽的大船,首尾相连2万多里,随从10万人,光拉纤的壮丁就有8万多人,还有大队骑兵夹岸护送。船上的人纵酒寻乐,声闻数十里。沿途500里内的老百姓,都要贡献美食。巡游的队伍像蝗虫一样,把沿途农民弄得倾家荡产,啃树皮,嚼草根,甚至被逼得人吃人。于是,王薄振臂一呼,响应者数10万,起义的烽火迅速燃遍大江南北。试问这样的巡幸有什么好处?”

    魏征又打个比方说:“比如一个人患有10年的长病,瘦得仅存皮骨。刚治好,便要他挑一石米,日行百里,一定不可能。而隋朝混乱,不止10年。陛下好像是个良医,人民的痛苦虽然在你手中解除了,但身体还没有恢复。现在国家初定,就要告天祝地,这不是自欺欺人吗?陛下到泰山封禅,车驾东巡,千乘万骑,国内的王公大臣、四夷的君长都要护从,单就饮食供给这一项来说,就不易置办,更不用说其他费用开支了。”

    他停了一下又说:“如今伊水、洛水以东,一直到渤海、泰山一带,莽川巨泽,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不说饮食供应不上,就连行路都很艰难。再说,竭尽财力用在这无偿的浪费上,还不一定能达到要求;要保障丰盛的供给,一定会加重百姓的负担,崇尚虚名而深受其害,我想这样的事情,陛下是不会做的。”

    魏征可以说是有理有据有节,或迂回,或单刀直入,占尽道理,唐太宗无言以对,但是仍然不愿放弃封禅泰山的念头。魏征见状,言词转而激烈地说:“这样劳民伤财,天怒人怨,一旦有水旱天灾、风云变幻,匹夫百姓则揭竿而起,到那时就追悔莫及了呀!”唐太宗此时才省悟其中的道理,虽然心有遗憾,但最终还是下令停止封禅。

    唐太宗没有一直坚持“刚”下去,他做人断事的天平最终偏向了“中庸”的一边,为此不怕丢面子,并以这种磊落为自己挣足了“面子”。这也正是李世民的可贵和高明之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