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智慧15诚于中,信于外(3)

时间:2023-04-06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张瑞 点击:


    可见,人们在与他人交往共事的时候,首先要有耿直诚实的本性,之后言行才能与自己的本性相吻合,才不会反复无常、欺骗狡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社会的秩序,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也才能保证世界和人类自身的和谐。

    做人做事都必须把握一定的分寸,哪些事是自己可以做到的,哪些事自己很难做到,必须心中有数。否则,轻易就对人许愿,困难一来就只能干瞪眼,就会失信于人。一旦失信于人,留下“不守信用”的坏印象,就会给自己的前程埋下隐患。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是从正面鼓励人们要遵守信义,不能违背诺言。你不违诺就是一个君子,就能受到人们的敬重,就会从中受益。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是从反面警告人们不能不讲信义,不能违背诺言,如果你出尔反尔,就会遭到人们的鄙夷,会被排斥到主流社会之外。

    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在他看来,诚实待人,不说假话,不骗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品德,“人者,仁也”,仁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准。而“信”则是“仁”的主要内容之一。孔子告诉人们,做人要“主忠信”,要把“忠”和“信”作为品德的基础。他还说:“信则人任焉。”你讲究信义,就能得到他人的信任,才能被别人任用。

    墨家的开山鼻祖墨翟也说:“言而不信者,行不果。”如果你说话不诚实,不讲信用,那你就休想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帮助,也就办不成事了。

    主张“法、术、势”的法家代表韩非子也主张“信”。他认为一个英明的君主,应当注意取信于民。同时,他认为讲信用这种优良品德需要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韩非子认为领导人应当“积信”,只有从每一件小事上做起,遇到大事才能讲信用,即所谓“小信成则大信立”,君子的权威来源于时时处处注重信义。

    《中庸》上说:“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诚”是中庸德性观的轴心,它是联结天人、使之合一的规范,是人的道德思想与行为规范的凭借,人无条件地依此规范而行;“诚”是贯通天地人的普适规范,能够将三者有效连接,从而使人处在一种相互和谐的格局之中;“诚”充满了在具体的、不完满的伦理实践中,达到全体的、完满的道德理想的可能性,从而开启了中庸作为实践伦理的大门。

    诚信可表现天地之真,充实天地之美,完成天地之善。有了诚信,才见天地之所以为天地,神明之所以为神明。有了诚信,才见人之所以为人,英雄豪杰之所以为英雄豪杰。诚信为人性中第一美德,为英雄豪杰、伟大人物立德立言的第一要素。

    “人无信不立”,答应了别人什么事情,对方自然会指望着你。一旦别人发现你开的是“空头支票”,说话不算数,就会产生强烈的反感。“空头支票”不仅增添他人的无谓麻烦,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名誉。对别人委托的事情既要尽心尽力地去做,又不要应承自己根本力所不及的事情。

    诚信做人,不失信于人是一条不可儿戏的原则。华盛顿曾说过:“一定要信守诺言,不要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这位先贤告诫他人,因承担一些力所不及的工作或为哗众取宠而轻诺别人,结果却不能如约履行,是很容易失去他人信任的。

    诺言是必须信守的,不管在何种情况下许下的诺言都一定要信守。即使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许下的诺言,也不能当作权宜之计,因为他人只看重是否履行诺言这个原则。不重视、不遵循这一原则,不仅是做事会失败,做人也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