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
方雨珠走后许久,丁洁才慢慢平静下来。她这时已经确认刚才进餐馆来的是方雨林的妹妹方雨珠。她也确认,方雨珠刚才已经看到了她。看到了又怎么样呢?她为什么就不能跟另一个男人在一起喝喝咖啡谈谈话?在某一个餐馆里坐一会儿?方雨林这一年多突然间对她疏远淡漠,而且还不肯说清缘由,已经使她伤透了脑筋,伤透了心,伤透了她“高贵”的自尊。她什么都不缺,但她需要一个爱人的呵护。她从来没有想过要在门当户对中寻找这种呵护。她觉得那是非常庸俗和世俗的。她见的官太多了。“官”和“名门望族”对于她算个啥嘛!如果她真把“官”、把“名门望族”当一回事儿,真的一心只想嫁个“官”、嫁个“名门望族”,可以说一百个都嫁了,早把户口办到北京某个青砖大宅院里去了。不,她要的是一份真实的感情和生活。一个真正能让自己真心真意走过去,彻彻底底把自己交给他的人。一个能燃起自己全部生活热情和情感欲望的男人。能让她“放肆”,“放肆”地让她拥有自己的生活,与她共筑一片自己的天地,哪怕临了只有“几只小小的油鸡和一棵孤独的枣树陪伴着他们”。方雨林的坚忍和激情曾使她无比着迷。他整个人,尤其是眼神中透着那样一种罕见的清气。而他的平民身份恰恰使善于做浪漫之遐思的她,激发出一种母性的怜悯,使地整个的爱变得更加纯净和厚实,更容易让她进入少年时在童话里读到过的那种令人陶醉的意境……也许正因为这一切,她一直没把眼周密之间的交往真的当一回事,使她无法无牵无挂地跟着周密向前走。但今天有一点不同了。她真切地感受到,周密对她是非常认真的,甚至还可以说是“极急迫”的……周密同样的平民出身,生活得同样的……甚至可以说是更加地执著,这都使她不能不为之“心动”。起码,她开始想知道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应该说,在她接触过的这么多的男人中,真还没有几个能引起她这种兴趣的——绝对不是因为他们的“官”没有周密做得这么大。
“周老师,我发现您这个人挺惯性的……”丁洁淡淡地笑道。
“此话怎讲?”周密小心翼翼地把一块丁洁爱吃的蛋糕拨到她面前的碟子里。
“跟您吃了几次饭,您总是带我到这个西餐馆来,而且总是订这个坐位。”丁洁说。周密微微一笑,说:“与其说是惯性,还不如说是怀旧。”丁洁扬起她那好看的眉毛,不解地问:“怀旧?这家西餐馆新开张还不到两个月。这旧从何来?”周密微笑着从西服上衣的一个口袋里,掏出一个牛皮纸的信封。从信封里倒出一个不算大,但很旧了的日记本。再翻开日记本,里边夹着一张旧照片。
照片上照的是一家名叫“和平食堂”的中式小饭馆。
“认得出照片上照的这个街角是哪个地方吗?”周密问。
丁洁看了看照片,又看看窗外的景色,猜道:“好像……
应该就是这一带吧?”
周密又问:“照片上的这家小饭馆呢?”
丁洁想了想,说道:“附近好像没有叫‘和平食堂’的饭馆…,,周密笑了:“当然不会再有了。那是60年代的饭馆名称。现在当然不会再有这样的餐馆饭店把自己叫做食堂了。告诉你吧,这个照片上的‘和平食堂’,就是这家西餐馆。高中三年,我每天都给这家食堂送100个红豆粽子,从这里领取八毛钱的佣金。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刮风下雨、天冷天热。
星期节假,从不耽误。三年里只中止过三天,那就是高考的三天。”
丁活十分好奇:“给他们送粽子?为什么?”
周密笑笑说:“用现在的术语说,就是替这个食堂搞来料加工。他们发给我们原料:米、红豆、粽叶等,我们包成粽子,煮熟了,第二天给他们送去……”
丁洁说:“家庭小作坊?”
周密点点头:“对,可以这么说吧。专搞来料加工的家庭小作坊。”
“您还别说,这种作坊形式,还挺适合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的,真不失为一种组织闲散劳力生产自救的可行方式。周老师,您说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