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的清明节就过得颇有古味。节日将近,热心人就开始邀约朋友、亲戚,定下清明前后的某一天,去上自家祖坟。但虽然说是上坟扫墓,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群人欢欢喜喜去野炊。上坟当日,三朋四友、近邻至亲、男男女女,背着各种食材,炊具,来到先人得坟头,扫墓致意自然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在旁边的空地上,起灶、生火、煮饭,烹出各种野味十足地美食,献祭过后,都在空地上摆好,大家围坐在一起,喝酒、吃菜、聊天。其情其境,融融恰恰,乐哉悠哉! 西安则不然。小时候,我经常随父辈在清明时节上坟烧纸。回头来看,大多数西安人乃至关中人,在这个以怀念为主题的节日里,只是纯粹地去先人坟头上烧纸、磕头。也有有心人,会扛着铁锹,除除草,修修坟头;也有与逝者感情甚笃的后来人,会在坟前久久徘徊,喃喃而语。但不论如何,总括而言,在西安上坟祭祀是一件非常私人性、家族性非常强的事情,人们基本不会邀约外人参加。而这个上坟祭祀活动通常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做完最核心的事情,大家就会返回。整个过程,略显肃穆,而缺乏祥云这边的活泼和欢快。 来祥云的第一个年头,初次见识这边古色古味的清明活动,不由得拿这边的风俗和故乡西安的风俗比较起来,着实惊讶和不解。但是,翻看了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也跟一些朋友做了一番探讨,最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其实古人遗风不在故都西安,却在遥远的的西南之地——祥云落地生根。 我还注意到——在祥云,许多家庭都在正堂供奉着“天地君亲师位”。堂屋当中,正墙上贴一幅大红纸,自上而下书写着“天地君亲师位”几个大字。右侧为上,有一行小字:无非是天地之内存在的诸神;左侧为下,也是一行小字:某氏堂上历代宗亲。这也是中华古风,但这种古风在西安已经杳无踪迹。 说起这个特别的牌位,也是渊源已久。 据徐梓《“天地君亲师”源流考》而言:“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西汉已将广为流传。明朝后期,民间已经非常推崇“天地君亲师”,开始把它作为祭祀对象。清雍正皇帝,还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首次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并对其意义进行诠释。民国时期,“天地君亲师”又衍变出“天地国亲师” 和“天地圣亲师”两种形式。 在古时候,如何写“天地君亲师”非常有讲究。“天地”二字要写得很宽,取天宽地阔之意;“君”字下面的口字必须封严,不能留空隙,谓君子一言九鼎,不能乱开;“亲”(親)字的目字不能封严,谓亲不闭目;“师”(師)字不写左边上方之短撇,谓师不当撇(撇开)。这种种讲究反映出民间对五圣的崇拜。而古人也要求:写“天”必须站着写,写“地”则必须坐着写;“地”不能大过“天”,“国”虽然不可大于“天”,但最好看上去跟“地”一般大小,以示我国富有四海,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亲”与“师”则字体略校 这个牌位,反映的是古人对世界的认知。中国人历来讲究敬天畏地,忠君爱亲,尊师重道。而这些都在这个牌位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祭祀“天地君亲师”曾经在中华文化圈里非常流行,不知道为什么在如今的西安寻不到它的踪迹,反倒是祥云为我们打开这扇研究古代习俗的窗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