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一般的夏天,怀着探寻历史,了解越南的愿望,我们从侨乡红河顺流东下,开始了短暂的越南老街、河内之旅。远眺滔滔红河水远去的方向,品味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的词句,不禁抚今追昔,遐思无限,脑海里重现红河上下中越两国民众交往的历史。
已近黄昏但依然炎热的傍晚,我们跨过中越大桥,步入越南老街省。经过越南海关安检,早就等待我们的越南导游阿南即热情地操着一口粤味的普通话前来招呼,带我们乘上了简便的出租车到老街餐馆就餐。 沿途视线中的老街城并不大,向南滔滔流去的红河水把老街分为东西两半,两架横跨河流的大桥将老街东西两岸连接起来,桥上车流不断,两岸花团锦簇,激流之上的两座大桥成为了老街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走在老街,随处可看到一排排两三层的楼房,房屋都比较窄,沿街的第一层一般都做铺面,色彩艳丽的法式小楼房三三两两地坐落于郁郁葱葱的花木丛中,显得色彩斑斓。站在桥头,迎面吹来充满热带雨林气息的阵阵热风,我们感到十多年前的老街还是一片蛮荒之地,但经过与中国河口火热的边境贸易,老街正日渐走向繁荣。 未踏上越南之前,河口旅行社的导游提醒我们带上一些云南风味的腌菜,以备不适应越南饮食的成员解决就餐问题。晚餐时,看着桌上清淡简单的越式菜肴,此时腌菜真的帮上忙了。在晚餐过后的自行活动中,我们发现,由于中越两国经济贸易的不断深入,人民币在越南与越币一起流通,是最受越南人欢迎的外国货币。这里的不少小商贩能用简单的汉语和我们讨价还价,不能用汉语交流的商贩手里都带着一块计算器,用来计算或出示商品的人民币价格。老街城里各色皮肤的外国游客很多,但沿街购物者并不多,这也许是商品不够丰富的原因吧。除了橡胶鞋之外,来自国内的旅客对其它商品都不感兴趣,因为好多商品好像都来自云南。 夜幕降临,老街城灯火辉煌,小火车站热闹起来,来自各国的游客和进出老街的越南人集中到车站候车,悠闲地互相聊着,谈笑声和叫卖声响成一片。晚上八点多钟,我们登上开往河内的小火车。这种小火车在国内已看不到,偶尔乘坐也让人感到十分新鲜,躺在摇摆不定但很整洁的双台床上,望着窗外朦胧夜色中蜿蜒南下的红河,在“卡塔”、“卡塔”的小火车声中,我们渐渐进入梦乡,于天亮时抵达河内。 河内地处肥沃平坦的红河三角洲,为越南第二大城市,这座城市历史悠久,风景秀丽,为越南的政治、文化中心。河内原为中国管辖之地,公元939年脱离中国,越南李朝创建者李太祖于公元1010年建都河内,加快了河内的发展。初到河内,第一印象是河内并没有国内许多城市高楼林立的一面,没有大都市繁华的共同点,但这座城市的名片不在于高楼与都市的霓虹灯,而在于它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以及浓郁的亚热带风情。 中南半岛灿烂的阳光吸引了不少来自欧美的游客,特别在还剑湖畔,他们有的躺在椅子上悠闲地进行日光浴,有的相约聊天散步,这里是他们借助太阳眼镜和短衣裤展示自我魅力的世界。蔚蓝的天空、充足的阳光、清澈的湖泊和茂盛的参天古树,将河内妆点得热烈而又清凉,有一点杭州的影子。由于越南曾被法国进行殖民统治,河内的建筑深深烙上了法国文化的印记,这从法式建筑遍布河内大街小巷可窥一斑。 导游小伙阿南风趣讲解,说越南有“四苗条”,即“国土苗条、公路苗条、房子苗条、女人苗条”。 除了西洋风格的法式建筑外,河内的大街小巷多为“苗条”的房屋,这类房屋高者为七八层,但一般只有四五米的宽度,且门口终年悬挂越南国旗,由此可看出越南的民族意识及均衡、平等思想在土地制度上的体现。绿树浓荫下的河内公路并不宽阔,“苗条”的公路上来来往往的摩托车阵容庞大,川流不息,这就是越南“摩托车王国”的一景。骑车队伍中,除了头戴军绿色帽子的男子外,妇女的装扮也显得十分独特,她们头顶斗笠、面带口罩,身着“澳代”(与中国旗袍有几分相似的民族服装),让本来就很苗条的身段显得越发婀娜。 初到河内的中国人,可能都会对这座城市有种似曾相识的感受,那是中国文化对越南的影响让国人感到亲切的缘故。导游告诉我们,越南有过春节、贴春联的习俗,境内也建有寺庙,甚至还有道观和祠。傍晚时分,我们游览了河内有几处颇有名气的古迹,即真武观、镇国寺和玉山祠,其间的雕塑和建筑风格融入了许多中国元素,特别是所镌刻的汉字楹联字体苍劲潇洒,文笔俊逸豪迈,字字珠玑,如玉山祠楹联“泼岛墨迹湖水阔,擎天笔势石峰高”。河内的名胜古迹从侧面衬托出中国文化对邻国的深远影响及其无穷魅力,让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在异国油然而生。 河内市巴亭广场西侧有闻名于世的胡志明陵堂,胡志明陵堂庄严肃穆,是越南独立之父胡志明的长眠之地,这里每天有大量越南各地和世界各国的游客慕名前来瞻仰,偶尔也可遇见学校组织身着军训服的青少年学生前来祭献花圈。我们从导游的话语中感觉到越南民众的海洋意识和国防意识较强,从学生的活动也感觉到越南政府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中越自古交往密切,侨居越南的红河先辈为中越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历史、政治等原因,虽仅一水之隔,但我们对越南的了解较少,对越南的印象较为模糊,此次到老街与河内的短暂旅游虽窥一叶而难知秋,但所领略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加深了我们对越南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