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舌之簧,四两可拨千斤(4)
时间:2023-06-21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问道|宿春君 点击:
次
公输班一看,也捡了些木块、木条作为攻城的云梯、飞石等器械。于是两个人开始演示一场攻与守的“战争”。
公输班不断变换着攻城的方位和方法,但始终不能得手;而墨子呢,不论公输班怎样进攻,他总是用自己固有的方法进行防守,直到公输班最终认输。最后,公输班十分恼怒:“我知道能用什么办法对付你,可是我不说。”
墨子却笑笑说:“我也知道你想用什么办法,可是我也不说!但我可以明确告诉你,我早已派我的弟子到宋国去,按我的方案作了充分的应对准备。”
楚王却听不懂他俩之间的哑谜,就问墨子。墨子告诉他:公输班是想杀了他。
楚王一想:既然人家宋国已经有了准备,再去攻打不是白白地让将士们去送死吗?于是,楚王终于放弃了攻打宋国的决定,也将墨子放回。一场战争就这样避免了。
历史经验与智慧:
墨子首先分析了攻打宋国的理亏之处,这让对方师出无名,在声势上自然就弱了几分,这是以口才取胜;接着他又察明公输班的微妙心理,用各种方法打退了公输班的“进攻”,这是以实力说服。所谓的“软硬兼施”运用到这个份上,确实不简单。
张禄的远交近攻——先入为主,攻心为上
正中心坎的话语最能引起对方的共鸣,这会在情感上让对方接受你,达到先入为主的效果,接下来的说服自然会水到渠成。
秦昭襄王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实权受到制约,他不清楚丞相穰侯常背着他与太后谋划什么,但又抓不住什么把柄。
一日,丞相穰侯上奏秦王,要求率兵攻打齐国的刚城和寿城,秦昭襄王暗暗留意:“爱卿所奏,寡人还须三思,不日回复丞相。”
回到后宫,有宫女递过一封信,信是一个叫张禄的魏国人写来的,说有重要的话禀告。秦昭襄王决定在离宫召见他。
去离宫的路上,秦昭襄王突然听见前面一阵喧哗。有武士过来禀报说有人捣乱。秦昭襄王决定下车看个究竟。只听有人嚷嚷:“秦国只有太后、穰侯,哪有什么大王?”说这话的人正是张禄。这句话正说在秦昭襄王的心坎儿上,他立刻毕恭毕敬地把张禄请上车,一起来到离宫。
秦昭襄王叫左右退下,说道:“先生只管直说,上至太后,下至朝中大臣,我愿听教一番。”
张禄侃侃而谈:“秦国兵强马壮,地势优越,但时至今日,却不见有大的作为。我近日听说大王又要发兵去打齐国?”
“是丞相穰侯上奏的,还没决定。但这有什么不对吗?”
张禄接着说:“齐国离秦国这么远,中间又隔着韩国和魏国,出兵太少,可能会被齐国战败;出兵太多,后方又空虚,即使打胜了,大王能将齐国和秦国连接起来吗?想当初,魏国隔着赵国把中山国打败,后来中山国却被赵国兼并,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中山离赵国近、离魏国远吗?我建议大王最好是一面跟齐国、楚国交好,一面向韩国和魏国进攻。齐国、楚国这些离我们较远的国家既然跟我们相互往来,就不会来干预与他们不相干的事。把邻近国家打下来,不断扩张秦国的地盘,齐国和楚国早晚也会被我们收人囊中。”
秦昭襄王听得拍手叫好,激动地说:“秦国要真能兼并六国,统一中原,全在于先生的远交近攻之策了!”
秦昭襄王当即就拜张禄为客卿,并依照他的计策,取消攻齐的想法,把攻击目标定为韩国和魏国。同时,他想方设法削弱太后和穰侯的地位。
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收回穰侯相印,又逼着太后赋闲养老。
后来,秦昭襄王拜张禄为相,君臣经常一起讨论朝廷大事。
历史经验与智慧:
张禄的一句话正中秦昭襄王的软肋,点出了他的心病,这让他有遇知音的感觉,一下就佩服得五体投地,进而提出的对策头头是道,切中要害,更让秦昭襄王视为知己。
苏秦合纵抗秦——晓之以理,动之以利
光说理是不行的,还得陈述利害关系让对方感觉到危机的存在,才能使对方警醒、突破,去寻找新的出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