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不得不看的七大理由
由刘震云编剧、冯小刚导演的《一九四二》,已于2012年11月29日上映。作为一个特定的年份,一九四二年本来给后人留下的记忆并不足够清晰,在刘震云的提醒下,很多观众知道了那一年有“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甚至丘吉尔感冒”,但独独模糊了发生在本土中原上最惨痛的饥饿,太多的影视剧将八年抗战戏剧化、喜剧化改造。作为一部电影的名字,“一九四二”意味着以一种严肃的态度打开尘封的历史,让大饥荒里的死亡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九四二》是多义的,它勾连起了小家与大国、历史和现实、人性之美丑。对于这部严肃题材的电影,它有太多让国人不得不去面对和评价的理由。
1、不得不看之一:漫漫十九载,今朝终圆梦
《一九四二》是冯小刚历经十九年而成的圆梦之作,在冯小刚的导演生涯中,这将是一部里程碑的作品。1993年,冯小刚看完刘震云的中篇调查体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后便产生了改编电影的想法,因为这部小说,他“对本民族的认识产生了飞跃”,也正是这种飞跃的认知支撑了他走过19年——华谊兄弟投资2.1亿,历经18年酝酿,9个月筹备,5个月艰难拍摄。
冯小刚成名于贺岁喜剧,而成就则可以算在《一九四二》。十九年不是等待的过程,而是对作品批阅增删无数次的过程。而冯小刚在这一过程所倾注的心血无疑使影片具备了浓厚的个人情怀,但是与此同时,影片对历史的关注以及漫长的创作道路也使作品本身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在贺岁档推出一部满是苦难的电影,这对于冯小刚而言可算是一次“豪赌”,而他压上的是之前在贺岁片中积攒的人气。作为观众的我们,则宁愿希望冯小刚取得完胜。
2、不得不看之二:必须面对的国人与国史
无论是刘震云的小说还是冯小刚的电影,都起源自一段被遗忘的历史,对于中国人和中国历史而言,这段饥饿恰恰是最不应该被遗落的。如果不是这部影片,恐怕很少有人甚至历史当事人会知道或记忆起1942年河南爆发的那场大饥荒:3000万灾民,300万死尸,饿殍遍野,卖儿卖女,易人而食……在地狱似的惨象面前,语言是苍白无力的。
灾难中可以看到人性,一望无际的饥民队伍清晰地拉长了中国农民的卑微和坚韧。在干瘪的肚皮面前,善恶是模糊的,但《一九四二》仍然能让我们看到善与美。面对历史,选择遗忘或是铭记本身便是形成了一种态度,而《一九四二》已经用影像的方式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3、不得不看之三:场面震撼,制作精良
《一九四二》中的爆破场面震撼性十足。在局部爆炸场景中,出色的镜头运动和剪辑,产生了强烈的视听震撼效果,而镜头攫取的饥民表情,更让这份震撼直刺人心。出色的爆破场面,除了传统烟火特效以及电脑特效的效力外,距离爆点更近的镜头摆放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影片中有一些离炸点非常近的镜头,保证了爆炸更具真实感和冲击力。
对于场景道具的制作,影片最大化的还原历史真实。所有的店铺、招牌都有据可查,剧组甚至翻拍了10万张历史照片,根据历史图片复现店铺的牌匾以及里面的摆设。摄影上节制的灰色与棕色,保证了视觉画面的历史感,而叶锦添的服装造型从细节到整体均真实可信,甚至经得起历史照片的比对。
4、不得不看之四:三大老戏骨同台飙戏
影片汇集了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三位戏骨,他们在本片中均贡献了令人叹服的表演。张国立饰演的东家立体真实,令人信服。他准确地把握了人物身上狡黠和厚道并存的性格特征。在逃难的过程中,从大户变作饥民,其生命的顽强又折射出他能屈能伸的生存特点。张国立细腻地展示了人物内心的变化,并将人物不同阶段的精神面貌极富层次表现出来。
与张国立的虚构人物不同,陈道明与李雪健均饰演真实的历史人物,这要求人物不能过分戏剧化、艺术化。陈道明饰演的蒋介石贵在神似,在与李雪健饰演的李培基的首次会面时,陈道明的眼神、神色凸显了蒋介石的热情中的威严,作为一党一国之领袖,他精准地把握了蒋介石面对饥荒和抗战两难局面的复杂抉择,并把蒋介石还原为一个人,一个清冷、高傲、讲面子而孤独的人。
对于李培基这一角色,李雪健突出了身份给这一人物带来的矛盾性,他既是臣子下属,又是一省父母,前者的维诺与后者的隐痛相互纠缠,立体丰富。分粮食一场戏更见其表演功力,一气呵成的表演生动流畅,由和颜悦色到愤而立起,细微表情与大开大合的性格波折相得益彰
5、不得不看之五:两大国际影帝齐聚首
《一九四二》是中国首部同时集中两大国际影帝的影片,他们是蒂姆·罗宾斯和阿德里安·布劳迪,前者是戛纳电影节和金球奖的双料影帝,是影史经典《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后者是奥斯卡历史上最年轻影帝,是《钢琴师》的斯皮尔曼。罗宾斯着力凸显传教士梅甘面对惨象时的失落甚至怀疑,与此同时,也没有遗落角色身上悲天悯人的温厚。布劳迪饰演《时代周刊》的记者白修德,他完整的展示了角色身为记者的使命感以及人道主义精神,相机成为我们了解角色的窗口,宁可失去坐骑他也绝不会丢下相机。对于轰炸惨象,他义无反顾地挺身记录真相,并将历史留给后人。
两位影帝虽然并不是影片中的主角,但是他们的表演却足够吸引眼球。对两人的使用,显示了《一九四二》开阔的国际视野,以及中国电影冲击海外市场的雄心。这种角色的配置也让我们理解影片并非只在讲述一段独属于中国人的历史,而是在表现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一部真正的人性历史。
6、不得不看之六:全体减肥拍摄艰辛,只为还原历史真貌
《一九四二》是唯一一部要求所有主创都要减肥的电影,事实上,面对这段悲惨的民族饥饿史,主创人员也都自发的要求以实际行动真实的表现历史。一组减肥数据可以让我们了解其中的艰辛,张国立减掉24斤,徐帆减去10斤,范伟减去6斤……众主创疯狂的减肥行动甚至故意的保持饥饿感使影片获得了空前的真实感。可以说,对饥饿感的可以制造令影片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感,也让饥饿真正从骨子里走出来,震撼观众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