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tPage作者的话]
作者的话
人们常常这样对我说:“不要总是在嘴边挂着心怀梦想、充实生活之类的话,请讲点现实些的事情吧。”为了满足这种要求,我冥思苦想了好几年。怎样才能让人们在希望与现实交替的生活中努力耕耘并收获成功,感受生存的意义与幸福呢?
我在与很多客户面对面讨论未来的过程中,在讲座现场聆听人们向我倾诉相似的迫切愿望时,在对成功人士的采访中,发现“心怀梦想,充实生活,就会不知不觉发现自己获得了成功”是他们最切身的体会,再无其他的答案。
有些人认为,结交朋友、积累人脉很重要,而有些人则认为,自己努力很重要;有些人不分白昼黑夜地疯狂工作,而有些人即使手头上的工作堆成山,也仍然能够充分享受周末和休假。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迫切希望实现某个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能够克服无数苦难,战胜各种挑战,获得精彩而幸福的生活。
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心怀梦想、充实生活。”
本书的目的在于向女性朋友传达“心怀梦想,充实生活就能成功”的理念,希望女性朋友们相信,这是工作顺利、生活幸福的必要条件。看到很多年轻貌美、才华横溢的女性朋友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茫然无措,被生活所迫放弃了心中梦想,脸上不再有灿烂的笑容,实在令人扼腕不已。
“老师,我可以从事什么工作呢?”很多女孩很茫然地向我咨询,她们只会艳羡地盯着电视剧或脱口秀节目中衣着华丽的主人公,却连自己想从事哪个行业都没有搞清楚。
如果一个人在年轻、精力充沛的时候不做些什么,那么他的一生就只剩下羡慕别人的份儿了。不论是明星,还是成功的企业家,他并非生来就与众不同,我们——娱乐杂志看看明星们上学时的毕业照,看看企业家的奋斗历程,就知道了。¾过几年时间,曾¾又土又胖的“丑小鸭”摇身一变,成了判若两人的大明星,被人们疯狂追逐;曾¾一贫如洗的普通职员,¾过岁月的历练,成为独当一面、运筹帷幄的企业家。我想说,任何人身上都有可能发生这种故事,只是这种人生不是随便都可以拥有的,一定要依靠对自己生活的规划与努力去实现。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我在本书讲述了一个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之间的对话却源自笔者与客户以及成功人士的访谈。书中登场的人物借用了笔者现实生活中认识的朋友的形象,或者是通过目前研究的案例虚构出来的人物。每个人物的¾历都以心理学、教育学、¾营学理论和已¾¾过若干次研究检验的内容为基础。
本书的整体结构依据职业咨询模型,其中也详细记述了众多女性颇感兴趣的职业的相关信息。笔者搜集了现实生活的细节、图书资料、学校知识,铺写轻松易懂,富有说服力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一边看书,一边对照自己的内心,想象自己正在接受咨询。
写作是一个非常愉悦的过程。每天在大学里与8名女生整整交谈4个小时,日落时分漫步校园,我感到心中幸福满溢。十几年前一无所有的我已¾长大了,能够为其他年轻的女孩子做些什么,能够适时地指引她们的前进方向,让她们认识到各自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没有什么事情比这更令我兴奋和激动的了。希望大家能够从这本书中体会到我的这份诚意。
在这里,我要感谢:给予我信任,果断投资毫不吝惜的申先荣组长;提出蓝图的全新概念,允许我写进书中的GuruPeople's李昌准代表;与我一起思考,毫无保留地提出建议,帮助我设定主人公的纽约大学研究生金熙媛小姐。
金贤贞
于纽约
[NextPage第一部分序曲]
第一部分序曲(1)
“梦实,明天我们要去协助营销活动,你去吧?”
“啊,您怎么这么问,不去不行吗?”
“嗯,我想办公室里也得留个人接电话才行。”
“是吗?我留在办公室好不好?我最近腰有点疼,正在针灸,站的时间长了恐怕受不了。”
“哦,那好吧。”
金科长说完转过头,嘴角撇了一下,好像在说“我就知道你会这样”。而梦实望着金科长的后脑勺,内心也并不高兴。不过,反正金科长知道我就这样,干吗还要明知故问。梦实明天不必去助组织活动,她对此心满意足。不过,心中的某一个角落却好像被刺痛,她也撇了撇嘴。
“如果被安排去助组织活动,就得每天都去了,我何苦呢?又不是和公司签了卖身契,干吗要去?”
平时待人诚恳,工作勤奋的“正直男人”李代理插话说:“梦实一起去吧,结束后我们一起去吃晚饭,顺便作为我的送别会。”
“啊,这样啊。李代理,真对不起,下次我请客吧,大家吃好玩好啊。”
梦实连最有才干的李代理都拒绝了,她看上去更无精打采了。
企盼纽约之行
梦实,是在中坚企业宣传组工作了四个年头的职员。其实,梦实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才进入大企业,为此她付出了诸多努力。三年时间里,梦实至少向各大企业递出了上百封的简历。可是她,一没有突出的一技之长,二没有出色的英语能力,学历背景也普普通通,没有哪家大企业愿意接纳她。换个角度来看,她能在这家企业工作也许应该对老总感恩戴德了。假如这家公司也不接收她,没准儿她现在正在什么地方打零工呢。
三年过去了,梦实小心地看着别人的眼色,坚持下来,保住了这份工作,拿到了工作满三年的一笔奖金。梦实想用这笔奖金尝试自己的第一次海外旅行,电视、家庭购物、网络中,到处都是宣传梦幻的纽约的广告,纽约的影子无处不在。
“我也做一回纽约人试试?”
梦实的心中突然充满了期待,不过梦实并不想一下子把这笔奖金全花光,所以,怎样节省海外旅行的花销就成了问题。
“有没有省钱一点的方法呢?”
梦实的脑海中浮现出了秘书室崔小姐的身影,崔小姐不久之前去巴黎旅游,在巴黎的留学生朋友家吃住,省下钱买下一只菲格慕手袋,整个人都神采飞扬,得意扬扬。这时,梦实想到了一个人,她就是去年年初和在美的韩胞结婚,目前住在纽约的朋友英恩。
“对啊,住在英恩家不就行了吗?从他们拍婚纱照,到下聘礼,再到婚礼当天,我可一直都跑前跑后地帮忙啊,新郎也记得我,应该没有问题吧?”
不得不去的纽约
刹那间,梦实浮想联翩,她兴冲冲地给旅行社打电话询问机票,旅行社那边告诉她如果现在订机票的话,机票价格极其便宜。梦实得知这个好消息,就更加兴高采烈了,“真是太走运了”,于是她立刻告诉了对方自己的信用卡号码。过了一会儿,梦实就给身在纽约的英恩打电话,这时的纽约已¾是晚上了。
“英恩,是我!”
接到梦实的电话,英恩也十分高兴,两个人兴奋不已,聊了聊彼此的近况。英恩对自己的老公赞不绝口,还说老公打算为她付学费,她正准备考研。
“对了,英恩,我要去纽约了!”
听到梦实的话,英恩高兴极了。
“啊,你说真的?”
英恩似乎在那边没有朋友,梦实过去就可以好好玩了,非常开心。
“那你住哪里呢?”
“嗯?我打算住你家呀!”
英恩突然不说话了。沉默了几秒钟之后,英恩为难地说:“这可怎么办?我家可能不行,我也很想你过来住可是你要是去年来就好了。”
“嗯?怎么了?”
“去年我家来了不少亲戚和朋友,我老公有点不高兴了,说最好不要再有人来,他有点不耐烦了。”
“不管怎么说,你们结婚的时候我可是忙前忙后的呀,现在就不能容我住几天?我们又不是刚认识,而且你们结婚我出了那么大力……大—坏—蛋,难道我会赖在你们家不走了?住几天都不行?”
梦实好像感到体内血液倒流,有一种被朋友背叛的感觉。没什么好说的了。尽管大家心情都不好,都想一下子挂掉电话,可她还是不由自主地蹦出了一句:
“你今天做什么啊?”
“嗯,去第五大道买了买东西,晚上约了人一起吃饭。”
唉,真是白问了。
挂断电话,梦实觉得自己实在是狼狈不堪。本来高高兴兴地买到了廉价机票,后来才知道这种票不能退。所以,现在无论如何,都得去一趟美国了。
“我怎么这么倒霉啊?”
梦实烦透了。自己轻率的行动,英恩的无情拒绝这一切都让她不胜厌烦。
“怎么办啊?纽约物价非同一般,再说我自己去得了吗?”
梦实的心情灰暗到了极点。
几天之后,飞机票送来了。梦实艰难地下定了决心。
“不管了,去了再说,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梦实只是在上大学期间去济州岛休学旅行时坐过飞机,这一次她下定决心去纽约后,特意准备了《旅行指南》,还在网上加入了“旅行爱好者组织”。
7月初。梦实是同事们中第一个获批休假的,心中有点别扭,可是也只能这样了。所有的一切都已¾无法改变了。浏览了《旅行指南》手册之后,她终于来到了纽约肯尼迪机场。
“哎呀,这就是纽约?”
梦实以为一到纽约,眼前就会呈现天堂的盛景,然而纽约机场内光线昏暗,充斥着难闻的异味,移民局官员口中的英语怎么也听不明白。梦实好像过堂一般,打道回府的心都有了。从机场出来,梦实心疼打车费,就换乘公共交通工具,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网上预订的民宅已¾是晚上了。一放下行李,心情也随之放松了很多,梦实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
是时差的因吗?睁开眼一看,才凌晨5点,要知道,在韩国的时候早上7点起床对于梦实而言也很费劲。现在实在是太早了,可她还是出了门。
“去看看纽约的标志—自由女神像吧!”
梦实离开民宅,向地铁走去。看了看表,6点15分。
“听说乘坐纽约地铁挺危险的,这么早坐地铁安全吗?”
梦实的脑海里出现了电影中看到过的场景:地铁里纷乱嘈杂,到处都是吸毒者和流浪汉。坐地铁有点害怕,但走路太远,打车又太贵,所以她还是朝地铁站走去,内心很是恐惧。你知道她看到了什么吗?地铁里人山人海,衣着整洁的男男女女挤在地铁站里,水泄不通,这幅景象颠覆了梦实的想象。地铁缓缓开过来了。
“这不就是我们家那儿的芦原站吗?”
为了把身子挪进已进满满当当的地铁里,人们展开了贴身肉搏战。“我还以为纽约人都是那么斯文优雅的呢”
梦实好不容易出了地铁,搭乘途径自由女神像的斯塔滕岛渡轮。驶向曼哈顿的渡轮上乘客很多,而驶离曼哈顿的渡轮上只有三三两两的乘客。梦实左右观望,发现甲板上有一个长椅,就走过去坐了下来。这时,她看到旁边有一本散落在长椅上的、薄薄的新书。
[NextPage第一部分序曲(2)]
第一部分序曲(2)
《遇见未来的自己》
“书名挺吸引人,谁把书落在这里了呢?”梦实很好奇,便翻看了这本书。书中有7页,每一页上面都有一句有编号的但看起来很模糊的话。
“未来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呢?”好奇啊,怎样才能拥有呢?
梦实很好奇,见周围也没有人回来找书,就把书放进了书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