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重新认识你自己(14)

时间:2009-06-04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 点击:

  [NextPage第十四章  昨日的重担]

第十四章  昨日的重担

  你必须每天都能死于一切已知的创伤、荣辱以及自制的意象和所有的经验,你才能从已知中解脱。每天都大死一番,脑细胞才会变得清新,年轻而单纯。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极少有独处的机会,即使独自一人,生活仍然充满着各种外来的影响,例如知识、回忆、经验、焦虑、哀伤、冲突等、这使得我们的心愈来愈迟钝、麻木,就像例行公事一样单调地活着。我们有没有真正独处过,还是永远随身扛着昨日的重担?
  有个有趣的故事:两名和尚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去,他们在河边遇见一个年轻女子在哭泣。其中一位和尚走上前去问:“这位大姊,你在哭什么?”她答道:“你有没有看见对岸的那栋房子?我今天一大早从那儿涉水过来,没想到河水涨了,附近又没船,我回不去了。”和尚回答:“小问题。”于是,他就把她扛在肩上涉水走到对岸去,然后两名和尚就继续上路了。几个小时以后,另一位和尚实在忍不住就问道:“师兄,你发过誓绝不碰女人的,刚才你的行为已经犯了重戒。你碰那个女人时,是不是有一种快感?”这位和尚则答道:“我在两个小时前就把她放下了,你现在还扛着她!不是吗?”
  这就是我们都在做的事。我们随时都扛着自己的重担,怎样也放不下。如果我们全神贯注于一个问题,并且立刻加以解决,而不是把它拖延到下一分钟,甚至第二天,就能尝到空寂的滋味。然后,即使我们家里的人很多,或是坐在很拥挤的公车上,我们都能感到空寂。这份空寂暗示着清新的赤子之心。
  内心享有独处的空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那意味着存在的自由、行动的自由以及任意翱翔的自由。只有空寂才能滋生出良善,也只有自由才能培育出德行的花朵。我们也许享有政治的自由,但是内心里并不自由,因为毫无空间可言。一个人的心中如果没有广大的空间,真实的品德就无法运作发展。惟有懂得独处,不受外界影响,也不被修炼束缚,才能巧遇崭新的真相。
  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只有内心平静时才能保持清明,东方的止观禅定就是为了成就这样的心智状态。控制念头或持咒不外是为了使内心安静下来,然后才能看清楚问题所在,可是除非一个人事先奠定好基础,能从恐惧、悲伤、焦虑及种种自设的陷阱中摆脱出来,否则我看不出他如何能使内心安静下来。这是最难表达的一种境界,我们之间要想沟通,你不只应该听懂我所用的每个字句,同时还要在每个当下的那一刻全神贯注,双方才能在同一层次上交会。如果你只是按照自己既有的知识、喜好或意见去诠释我所说的话,或是很费力地想理解这一切,我们的沟通便无法形成。
  一个人如果总想获取或达成一些什么,这种拚命奋斗的态度,对我来说就是人生最大的绊脚石。我们的教育从小就训练我们去争取成功,我们的脑细胞也跟着制造出成功的模式,来取得肉体上的安全感,然而成就并不能带给我们心理上的安全感。在我们所有的人际关系、态度和行为中,我们都需要安全感,但是我们已经认清,根本就没有安全感这种东西存在。因为从心理的角度来看,没有一件事情是永恒不变的,因此,没有任何关系能带给人安全感。如果你能看透这点,生活态度就会完全改变。当然,我们都需要房子、食物这些外在的保障,可是心理上对安全感的执着,反而使你无法享受到所拥有的外在保障。
  空寂是超越意识限制的必要条件,但是怎样才能使那终日为自己忙碌的心安静下来呢?也许我们能训练它、控制它、塑造它,但是这些磨练会使心智逐渐迟钝,却无法使它安静下来。因此,刻意想要达到无念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愈勉强,你的心就愈狭隘、停滞。任何控制或压抑,带给人的只有冲突,因此,外在的控制或修炼绝不是真正的办法,而毫无节制的生活也没有什么价值。
  我们的生活不断接受社会、家庭、自己的痛苦、经验、意识形态与既定模式的锻炼,然而这些锻炼是最具有破坏性的。真正的锻炼之中绝对不能有控制、压迫或任何形式的恐惧。那么这种锻炼要如何进行呢?绝不是先有锻炼而后有自由;自由应该放在起点,而非终点。真正的自由乃是从锻炼的强制中解脱出来,能认识这份自由便是极深的修炼。学习的本身就是修炼,而修炼这个字的根本意思就是学习研究,所以学习研究的本身就能带来清晰的思想。要了解控制、压迫和放纵的本质与结构,必须全神贯注地学习研究。你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不必强加任何锻炼,因为学习研究的行动就能带来毫无强制的锻炼。
  在抵制所有的权威,如宗教组织、传统和经验以前,必须先看清楚为什么我们会服从它们。好好地研究一下那种心境。要想研究它,我们不能一边接受权威,一边又想研究它,这是不可能的。要想认清我们心中有关权威的整个心理结构,就必须先有自由。当我们在研究时,我们就已经放下这整个心理结构了,当我们确实放下时,这个放下的本身就是使我们从权威中解脱的智慧。放下一切被视为有价值的外在训练、领导、理想等,就是真正的学习研究。这种学习研究的本身,不只是修炼,同时还放下了修炼,于是放下就变成了建设性的行为,因此,我们是在放下所有那些我们认为可以带来静心效果的东西。
  我们现在已经认清控制不能导向静心。专注于某一个客体,完全沉迷于其中,也不能使一个人的心真正安静。好比给小孩一个有趣的玩具,只能使小孩安静一段时间,但是你一拿走那个玩具,他又开始淘气了。我们都沉迷在自己的玩具里,自认为内心很平静,即使一个专心献身于科学或文学活动的人,也只不过是暂时沉醉在自己的玩具中,而并未拥有真实的宁静。
  我们所熟知的只有一种形式的寂静,就是当心中的唠叨和念头停止的那一刻,但是那并非真正的空寂。空寂就像美与爱一样,是完全不同的一种境界。它不是念头止息以后的产物,也不是当脑细胞看透所有的心理结构以后所说的:“看在老天的份上,你给我静一静吧!”然后制造出来的安静。空寂也不是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合一时的专注状态,虽然在这种状态中已经没有内心的冲突,不过那仍然不是空寂。
  你是否在等着我为你形容空寂的真相,好加以比较、诠释,然后带回家埋起来?然而空寂是无法形容的,能形容的都是一些已知之事。你必须每天都能死于一切已知的创伤、荣辱以及自制的意象和所有的经验,如此你才能从已知中解脱。每天都大死一番,脑细胞才会变得清新、年轻而单纯。但是凭着单纯、清新以及温柔、体贴,仍然无法产生爱,因为它们并不是美与空寂的本质。
  这份空寂和内心停止唠叨的无念是迥然不同的境界,而它也只是一个小小的起步,就像穿过一个小洞,然后才能进人那广阔、浩瀚、无量而又超越时间的境界。但是这种境界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如果你已经全盘了解了意识的结构、快感、悲伤和绝望,而脑细胞也变得平静了,也许你就能突然巧遇那没人可以告诉你,也没人可以毁灭的奥秘境界。这个活生生的心是寂静的,它没有自我的中心点,因此也不受时空的束缚。这无限的心才是惟一的真理,也是惟一的实相。

顶一下
(104)
88.9%
踩一下
(13)
11.1%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