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希望自己能像身边看得开的朋友,比如在某报社工作的同学冯在,结了婚仍觉得房子是“无所谓的事儿”,没有房子可以随时换工作,几个月不赚钱不还款,也可以出国。“她甚至说,房价高她特开心,因为省得不死心惦记着。我希望自己能像她这样达观洒脱。”李原说,“但我大概是买房人中最犹豫不决、最纠结的那一个——除了自己的欲望,我还要满足他人的欲望。”
最后,李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她前些天在出租车上和一位50多岁的司机聊天。司机告诉她,当年大家结婚都不考虑房子的事情,和父母挤一挤,只要有张床,就可以结婚了。“我问他觉得那时没房好还是现在买不起房好。他觉得还是现在好,因为福利分房往往导致一部分人无房。虽然现在买不起房,但给人以希望,让你觉得你还是有机会选择的。房子在这个时代,可以是归宿,是信心,是黄金,是筹码,是拉锯,是希望,是坟墓。仅这些丰富的含义?就足以颠倒众生了。”
有人爱租房,有人爱买房。
无论是租房的人还是买房的人,最近提起这个事儿,显得都不是那么高兴:租房的人觉得他们离梦想很远;买房的人觉得似乎在往梦想的道路上靠,但是靠来靠去发现梦想已经变了模样。
租房的人为没有钱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开着门上厕所而遗憾,为住着100平方米隔出来的六居室苦不堪言,为隔壁各种杂声骚扰、水电气莫名暴涨而烦心;为了住在比较靠近市中心的地界,捍卫账户里不多的余额,每天和房价大涨的信息搏斗;在拥有自由和父母、岳父母、女朋友或媳妇的暗示和声讨中挣扎得此起彼伏。
而买房人呢?卖了股票,取了存款,加上从老妈老爸那里拿来的退休金,选择了一个远离都市喧嚣、位于城乡结合部、去外省比去本市近的小公寓;每天只吃公司食堂或者头天晚上的剩菜剩饭,下班也要蹭同事打的出租车;从此戒掉了饭局、酒吧、卡拉OK和旅游,过起了两点一线的隐修生活。
租房的看不懂买房的,买房的不理解租房的。但有一件事两种人都看得明白:租房的人为了后三个月的租金、买房人为了例假一样准时的房贷,在办公室里,再张扬也学着收敛,再累得心里骂娘,也不敢轻易炒老板。
也因此,他们觉得离自己想要的生活好远好远。
有房的人不自由,物质上的束缚隔绝了灵魂的自由;没房的人没安全,自由得到了保证,但说不上哪一天会突发的变故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时刻威胁着他们。
有房的人一开始梦想的是实在的生活,但他们慢慢地发现梦想变了,梦想应该更虚一点,有更大的范围。租房的人一开始梦想的是丰富的经历,慢慢地发现梦想也变了,梦想应该更实一点,梦想的实现要靠某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验证。
有房的人发现房贷真如一个强盗,绑架了买房人的生活和梦想,你若不从,它真会撕票。房贷就是一座肖申克监狱,等到你终于还完了,获得了自由,如同从监狱里出来的老汉,想重新适应眼前这个的花花世界,然而,“起初你厌恶它,后来你习惯它,最终你依赖它”。你将如何挥霍你的自由呢?想重拾你的梦想吗?恐怕它已经如断线的风筝,消失得无影无踪。
租房的人发现自由其实是虚无缥缈的,没有充满节奏的压力就没有使人洗心革面的动力;你虽然可以轻松地放弃一家公司选择另一家公司,从一个地点搬往另一个地点,似乎可以更轻松地决定自己的职业发展,但是真正的所在和角色又在哪里?不能真正地投入,又何来深思熟虑的淡出?虽说掌握了行李和钱包就掌握了一切,但是在一切都是消费的城市生活中,在一切都是告别的时间长河里,暂时的快乐和自由又太像在水上写字……
无论租房还是买房,房子这东西赶着人跑,如同未来和梦想牵着人跑一样。
没有房子的追求梦想,拥有房子的谈论梦想。梦想好像永远是那个初恋情人,看着在身后,实际在前方。房子好像永远是伴老的妻,看着是留给未来照顾自己的,实则在身后给予支撑。有了这样盼那样,这是常态。
只希望用认同纠结来消解纠结,用过来人放长了来看的“经验”来缓解当下做决定的艰难。
只希望租房人从此活得自由,买房人从此活得踏实。大家都能想得开,毕竟杜绝抱怨、保持快乐、解决问题,才是支撑梦想实现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