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2)
时间:2015-08-10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苏缨 点击:
次
五年过去了,韦皋没有回来,玉箫总是在鹦鹉洲上默默祈祷,就这样又过了两年,到了第八年的春天,玉箫绝望了,叹息道:“韦家郎君一别七年,一定不会回来了。”悲伤之下,绝食而死。姜家人怜悯玉箫,就把韦皋留下的玉指环戴在了玉箫的中指上,把她下葬。
韦皋终于回来了,不但回来了,还作了大官,还正巧坐镇蜀州,听说玉箫之死,凄怆叹惋。于是,韦皋日复一日地抄写佛经、修建佛像,终于感动了一位方士,施法术使韦皋见到了玉箫的魂魄。玉箫说:“多亏你的礼佛之力,我马上就会托生人家,十二年后定当再到你的身边,作你的侍妾。”
后来,韦皋一直坐镇蜀地,多年之后,又人送来一名歌姬,年纪小小,也叫玉箫,相貌也和当年的玉箫一样,再看她的中指,隐隐有一个环形的凸起,正是当年那个玉指环的形状。
这个中国版的《指环王》的故事后来成为诗人语言中情人盟誓的典故,宋词里便有“阆苑玉箫人去后,惟有莺知得”,有“人何在,玉箫旧约,忍对素娥说”,有“记芙蓉院宇,玉箫同宿”。诗词里遇到“玉箫”二字,我们就得辨别这到底是在说乐器里的玉箫,还是韦皋的那个玉箫姑娘。
在容若这首词里,“玉箫”一词显然是指后者。“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分明是说梦里与玉箫相会,却隔着“寒花”,不能接近。
至此,“寒花”到底是指菊花、水仙花、灯花,还是别的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总之是在梦里阻隔情人相会的东西。也许,容若只是取其中一个“寒”字,来表达内心的感觉吧?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下片转而抒写窗外的景象:三更夜半,雨打修竹。结局“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呼应首句的“拨灯书尽红笺也”,无奈之中也有几分期待。
“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分付,是交给、付与的意思。秋潮、双鱼、谢桥,三个词全有来历。
谢桥在前边已经讲过。秋潮,潮水在诗歌语言的一个主要意象是:有信。潮水升,潮水落,都是有一定之期的,人们便由潮水之期联想到人约之期,诸如唐诗名句“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双鱼,古乐府有这样一首很淳朴的情诗:
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
要知心中事,看取腹中书。
所谓尺素,后人用来代指书信,而原本,在纸张流行之前,人们是用木板或帛做成尺把大小的版面来写字。用木板的一般被叫做尺牍,后来书信也常被成为尺牍;用帛的一般被叫做尺素,晏殊名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就是前边刚刚说过的薛涛笺,尺素就是现在讲的这个东西。
所以,这首古乐府是说:尺素颜色如残雪,在上边写好了内容,扎成一对鲤鱼的形状。你想知道我的心事吗?那就看看鱼肚子里的内容吧。
所以,容若笔下的这个双鱼并不是真正的鱼,而是尺素结成的双鱼形象。这尺素是什么呢,就是首句“拨灯书尽红笺也”的那个“红笺”——刚才是在挑灯给情人写信,写完了,现在封好,要寄出去了。
“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这是一句非常巧妙的修辞,字面上看,是把双鱼交付给了秋潮,让秋潮千万要准时把双鱼送到谢桥,千万不要耽搁了。潮、鱼、桥,全是水中的意象,潮水把鱼儿送到某一座桥下,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在字面之外的实际意义上,秋潮、双鱼、谢桥,却没一个真正和水有关,全都是诗人的典故和比喻而已。
回头再通读全词,会发现它首尾贯通呼应,每一句的场景和意思都是流畅地连贯下来的,修辞之巧妙更是令人赞叹。把一首爱情小词写得如此天然浑成,不愧是才子笔法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