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底中国施行宣布全面推行两孩政策以来,已经过了整整两年。
据当时所预测,2017 年后人口将继续增长,结果却不如人意。两年下来,中国出生人口比预期少了300万。短暂的积攒爆发后,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为 1723 万,比2016年又少了 63 万。出生率之低,低过最低预测。
此外,就按照2016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只有1.7,远远不到人口世代更替水平的2.1。
政府的调查结果显示,2/3 的夫妻不想要第二胎,主要是因为经济原因。尤其在小孩前 5 年的成长中,城市家长投入巨大。北上深的中产之家,每年在一个孩子身上投入十万以上的家庭绝非罕见。
虽然说养娃是个丰俭由人的事,网传的中国十大城市养孩子成本排行,北京276万元居首。我简单估算了一下育儿开销,清单如下:
幼儿园:每个月算5000吧(这个标准在北京是很低的,连去三原色幼儿园都不够)。三年共计18万。
小学:每月伙食费1000,材料费500,兴趣班1000,共计2000。6年共计15万。
中学:每月伙食费1000,材料费500,兴趣班2000,补课费2000(这个真省不了),共计。6年共计50万。
大学:学费+生活费+社交+报班考证, 算10万吧。
此外还有旅游、夏令营、各种活动的开销。每年按5000算,共计9万。
如此算来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一个孩子的花销超过100万。如果再加上奶粉、尿布、保姆、服装、择校、医疗……保守估计也得小200万了,更别提私立学校,学区房,出国夏令营,留学,这些高端消费了。
以上只是一个孩子的开销,如果你是像我一样勇为祖国生二胎的,费用加倍。
再来看看大家的收入情况。
2015年一季度(注意是季度,不是月份)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72元,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53元,北京13503元。此外, 知乎上985毕业,在互联网企业工作的小精英们也纷纷叫穷,月薪两万,到手1万4,房租是大头,出门地铁+滴滴,衣服都是优衣库,饶是如此,首付还得靠父母。
说到底,不是大家不想生二胎,实在是臣妾生不起啊。
总有朋友问我,在社会福利较高、升学压力较小的国外,养娃费用是不是低廉一些?
其实,并没有啊。
在国外养娃也不便宜
先说说美国。
根据美国农业部最新发布的报告,在美国,年收入6万美元到10万美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如果有一个2013年出生的孩子,养到18岁,需要花费24.5万美元。
这个数字令我有些惊讶,因为我自己感觉评估结果略高了。仔细看了一下报表,24.5万美元把住房也算进去了,而且占到了30%,难怪。去掉房子的部分,花费则下降到17万美元,跟中国一线城市持平。其中,教育占大头,接下来是食品、交通、医保、服装。
此外,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相比,花在孩子身上的钱相差2、3倍。如果有两个以上孩子,每个孩子的平均成本可以减少2成。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数字并没有包括孩子上大学的费用。灯塔国的大学学费是一笔庞大的数字。如果家里有幸出了个上哈佛的牛蛙,一年学杂费就要6万美元了,大部分家庭都会选择让孩子贷款。
说到培养牛蛙,永远是烧钱无上限的。
去年获得总统奖被斯坦福录取的华裔女孩Grace赵,在其YouTube上的采访视频下,大量留言是:“她家在长岛有豪宅,太有钱了。” 顶级的私立高中,名校入学率能达到30%,而在公立高中,一届学生里能有2,3个进入藤校已经算是相当了不起。
跟美国的同事聊天,大家纷纷感概50年代一个人工作能养活一家子的好光景不复返了,女性出来工作也是出于压力,没得选择,这到底算不算社会的进步呢?
与中国教育观不同的是,美国人更具有成本意识。去年,我朋友家的孩子高中毕业,父母建议他舍藤校而选州立大学,能省下一大半费用。朋友两口子一个在谷歌工作,一个在大学任教,作为走技术路线的中产之家,他们觉得藤校几十万美金的学费回报率低,不太划算。
去年我去耶鲁开会,经过哲学、文学、历史几个系时特地多看了几眼。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曾说:我需要学习政治和打仗,然后我儿子才能学地理、自然、造船、航海、商业和农业,再之后我儿子的儿子才有机会学绘画、诗歌、音乐、雕塑、挂毯和瓷器。敢在藤校一掷千金念文学、艺术的,必须是高富帅啊。巴菲特的一个儿子就是学的音乐,说实话,这才是高富帅的标配。
此外,国外的高中课业一样繁重,如想上好点的大学,好点的专业,就要提前修习IB课程(大学理科基础课)挣学分,每晚学到半夜1、2点太常见了,周末请补习老师也是要的。
所以,就不要相信外国孩子都很独立自主,自己勤工俭学挣学费这种鸡汤了。
幼儿园和兴趣班永远是烧钱的存在
在北美,托儿费是家庭支出最多的一项。平均每家年花费1.8万美元。糖豆上的幼儿园,早六点管到晚六点,月收费1200加币(6400人民币)。如果是不足2岁的小宝,还要加收200加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