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为什么香港电影导演都不灵了呢?
我们都会哀叹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但没人能解释,为什么现如今同样是香港电影导演拍的戏,但就是不好看了。
这里面或多或少有些情感的因素,特别对于那些录像厅时代长大的人来说,曾经的那些港片经典,事关他们的青春,他们当然会加上些情感分,但这也不能完全抹平那种巨大的质量鸿沟。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在于这些导演创作力的衰退。这也有道理,年纪自然会带来这种可悲的变化,但这些导演整体衰退,仍然显得有些诡异。
即便是尔冬升和徐克这样的强强联手,《三少爷的剑》之流的新港片仍然令人难以下咽即便是尔冬升和徐克这样的强强联手,《三少爷的剑》之流的新港片仍然令人难以下咽
但也许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导演与内地文化环境的不相容,这并不是指他们不熟悉内地的环境,而是说港片的基本价值观,完全无法移植到内地。
说得再直白点,港片的精神被安乐死了。
二、
什么是港片的基本价值观?
最简单的是两个字:草根。
但草根并不只是对于城市平民趣味的顺从,更本质的地方,在于它对权力本身的怀疑。
这跟香港的地理和历史有关系,长久地远离政治中心,加上殖民地本身所造成的特殊政体,让他们对权力充满了冷感,这种冷感再加上平民本身对于殖民地上层政治的不信任,让香港人更愿意把希望和公义寄托在江湖及袍哥上。
——再也找不出比香港更愿意拍摄警匪和黑道题材的地方了。而这绝对不是偶然。
警匪加黑道题材,是香港电影的荣光,甚至成为了强大的软实力输出(左右图分别是获得第7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无间风云》及其原版作品《无间道》警匪加黑道题材,是香港电影的荣光,甚至成为了强大的软实力输出(左右图分别是获得第7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无间风云》及其原版作品《无间道》
正是这种对于体制的不信任,才让兄弟情成了老一辈香港电影中最为稳固最可依靠的东西,而官方则根本不存在,或者如空气般存在。
无论是林岭东最为大家熟知的《监狱风云》系列,还是吴宇森的《英雄本色》系列,都充斥着这种气息。在前者中,官方就是监狱,它唯一能做的,就是袖手旁观,周润发和梁家辉身在其中,就如同幼兽身在丛林之中,只能抱团取暖,才能躲过猛兽的围猎。
而在后者中,所谓黑道的道义价值,远超官方认定的正邪价值,其实影片开头就直截了当地表明这种价值观,当警察从远处走来时,小马哥赶快让路边摊快点走,这已然是对正统权力的不屑。
已经是华人文化图腾的“小马哥点烟图”,背后蕴藏的就是典型的“侠以武犯禁”的底层气质已经是华人文化图腾的“小马哥点烟图”,背后蕴藏的就是典型的“侠以武犯禁”的底层气质
而小马对于张国荣饰演的警官阿杰的训斥,也表明了血缘的兄弟情,相对于所谓黑白正邪,有着更高的价值存在。
这也是丁晟导演的新版荒腔走板的真正原因,在老版里,阿豪(狄龙)面对的是,到底是做一个大众包括自己的血缘弟弟阿杰认可的良民,还是与小马站在一起,不辜负他俩的江湖情义但要与整个世界做对的两难选择,这是真正的艰难且深沉的决择。
最终阿豪选择了与小马一起,一起向那个暗黑的世界开火。这是影片真正的高光时刻。
港片的核心冲突每每如此:情义、忠孝不能两全港片的核心冲突每每如此:情义、忠孝不能两全
而丁晟太老实了,把这理解为了一种所见即所得的兄弟三角恋。
说到底,在很多港片中,真正的反派是这个世道,以及这个世道的主要力量——“官府”,这种对于上层建筑的极端不信任是渗透在港片的毛细血管里的。它是《监狱风云》里张耀扬所饰演的狱警,他有的只是凶残和唯利是图;它是《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里的清廷腐败;它是《倩女幽魂2人间道》中满朝被吃掉脑髓的朝廷大员。
它们麻木不仁,底层群众只能自救,唯一能依靠的是反体制的黑道势力。这也是武侠小说最终由身在香港的金庸中兴的原因,也是香港把武侠片拍得最好的原因。
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对于官府的背叛从来都不是问题,但对兄弟的背叛才是真正有力量的悲剧。
所以香港曾经有着世界上最多的卧底题材电影,无论是林岭东的《龙虎风云》,还是刘伟强的《无间道》,抑或是林超贤的《线人》,这些人物大体都在兄弟情与抽象的正义观中的挣扎。这是一种对于兄弟情过于看重后的自然反应,也只有它能与另一种价值观产生如此势均力敌的对抗。
三、
如果说我们内地的主流价值还是大一统的集体主义的话,那香港精神的主流价值其实是江湖化的个人主义。或者说,江湖文化本身就是个人主义的。
这种整体充满社会底层意识的个人主义,在香港电影中所释放出来的,除了“江湖”,另一个就是“无厘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