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评书已经死了,我倒没这么看。我觉得评书活得好好的。四大家功底厚,可能后继无人,但评书可以以另外一种形态存在,比如网络小说。
有一阵子,我试过在网络上写小说。每天更新,就好比说书的艺人在茶馆里说上那么一回。到了且听下回分解的时候,还故意卖个关子,制造个悬念。后来发现,好多人在网上更新,都会这一手,谁也不会傻乎乎写够多少字到此为止,总要抖个包袱,拽着读者第二天还来看。《鬼吹灯》是这手,《盗墓笔记》也是这手,诸多网络作者都会熟练应用,真是得了说书的精髓了。其实我觉得,出去不出声、不见面,在网络上更新连载和评书没什么两样儿,那种随机应变的创作,那种没有什么顾忌的抖落悬念,简直一模一样。
与此相比,一些严肃文学的作者可没这么生动了。有一次我买了本文学杂志,想看看现在的小说都写什么样儿,结果翻开头一篇头就大了。我不是说人家写的不好,就是十六开的大本儿,您两三页不分段是几个意思?无论作者还是编辑,都太不把受众当回事儿了吧。
评书死不了,因为人们永远需要好的故事和好的表达方式。曾经的“百家讲坛”,算是个变种,只是水准良莠不齐,主讲的又多是学者,表演的成分少一些。不过,现在各种视频节目和有声读物慢慢时兴起来了,我觉得眉飞色舞讲故事的新人也快出现了。他们可能不会出现在曲艺圈儿里,大概率,可能出现在文人圈中。爱写故事的那些人,没事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不是有点英武之气?没准下一个就是——找你买版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