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几天,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95后”博导冯磊在网络上引发关注。
今年1月,冯磊加入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作,入职时仅25岁。这是重大计算机学院目前年龄最小的引进人才,也是学院有史以来首次直接给应届博士毕业生正高/博导岗位。
但看看冯磊的履历,就知道他能胜任这一岗位,靠的是自己的真才实学。在读博期间,冯磊就高质量完成了全部学习并提前毕业。近三年来,他在各类高级别学术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今年,冯磊的论文还在第38届国际机器学习会议上发表,这是重大计算机学院首次以第一单位在这一顶级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难怪网友会说:原来,你以为的天花板只是别人的起点,同样25岁的我只能流下羡慕的眼泪。
读书改变命运,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只有你今天的日积月累,才会换来明天别人的望尘莫及。越喜欢读书的人,越有实力去到更广阔的平台,越有机会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2
网上看过一个热门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一条高赞回答是:“生活的苦难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最终习以为常,可以称之为钝化。学习的痛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认知和丰沛的感情,这不妨叫锐化。”
这让我想起自己15岁的堂弟,初中二年级没读完就辍学了。他给出的理由是:知识学不会,上学没意思。游荡荒废了大半年后,在家人的劝导下,堂弟去一所中专学校开始学习护理。最近见面,得知他正在复习,准备参加高考,考一所大专提升自己,这让我意外又惊喜。
我问他为什么又想通了要重新去读书。堂弟说:“在县里医院实习时,科室里的医生都是大学毕业,很多护士的学历都比我高。看着别人专业的技术和扎实的基础,我觉得自己很丢人。我觉得,如果不好好读书深造,以后根本无法立足。”
听了堂弟的话,我很庆幸他还没有被生活的苦所麻痹,他还愿意在尖锐的学习痛苦中勇敢前进。他还明白,在应该奋斗的年纪不能选择安逸。他给了自己一个新的机会,去奋力拼搏一把,改变自己未来的人生。
3
读书这条路,为许多人打开了一扇机遇的大门。虽然也会面对艰难困苦,但相比起来,年轻时吃读书的苦,不算苦,那是一笔难能可贵的财富。
那些成长的磨砺、奋斗的汗水,都将化作你的底气和格局,累积成你向上攀爬的阶梯,支撑着你看到更高更远处的风景。
这世上,有两样东西是别人永远抢不走的:一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二是读进大脑里的书。那些读进脑袋里的书,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标。你能够走向哪里、走多远,你读过的书知道答案。
读书学习是我们一生要做的事。别怕吃读书的苦,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通向广阔世界最好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