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鲁迅还是个电影发烧友。
从1927年10月7日至1936年10月10日(去世前9天),在上海9年,鲁迅大概看了144部电影(他有时会忘记标记,有时又会二刷),以平均每年16部的观影速度刷新着观影记录。140多部影片中,好莱坞贡献了至少124部,其余还有苏联、英、德、日及少数几部中国影片。
上海几乎所有头等影院都被鲁迅光顾过。他不仅要买观影效果最佳的座位——花楼包厢,而且看完认真打分,五星制,分别为甚佳、佳、还好、不佳、劣极以及“浅妄极矣”(一星都没有)。有时先吃饭再看电影,有时看完电影吃点刨冰之类的再回家。
当时上海最便宜的电影票低至1角,豪华影院门票从2角到3元(包厢皮套座椅)不等。20世纪20年代最豪华的影院——奥迪安大戏院,有1420个座位,鲁迅去过10次。卡尔登大戏院,位于当年最繁华的黄浦区和静安区交界处,鲁迅去了11次,有5次是与许广平俩人去的(海婴已出生),另有4次是二人带着海婴去的。
关于最高价座位,鲁迅是这样看的:看电影就要高高兴兴,如果坐在看不清楚的角落里,还不如不去,而且在被通缉避难的那段时间里,坐包厢也不容易被认出来。
位于淮海中路的一家豪华影院——国泰大戏院,鲁迅和许广平带海婴去看过《仲夏夜之梦》。这部好莱坞影片曾获第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今日豆瓣评分8.1分),当时可谓票房、口碑双丰收。他们饭也没吃就过去,果不其然满座,只买到下一场的票,鲁迅和许广平只好带着娃“回寓,饭后复往,始得观”。可能因为期望值过高吧,鲁迅看完略感失望,觉得还算别开生面,但又说不出好在哪里,从此再也没光顾过这家影院。
据统计,1934年鲁迅看了36场电影,1935年看了37场电影,达到上海9年观影总量的一半,平均每个月3场。
1936年,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鲁迅有4个月没踏足电影院。也许是感觉到了什么,在最后一个月,鲁迅与家人去看了3场电影。看完苏联影片《冰天雪地》,鲁迅写信给茅盾提了一句,就两个字——“还好”。最后一场电影《复仇遇艳》,鲁迅觉得超好看,认为是生平最快意的一次观影体验,大半夜顶着高烧给两个朋友写信说不可不看,快去看一看吧,真的好看。
不仅喜欢“安利”好电影,鲁迅还喜欢二刷。一次他跟许广平、周建人還有朋友增田君去看《哥萨克》,五星好评,意犹未尽,第二天又和许广平约上周建人夫妇刷了一遍。
他们俩既喜欢约“大部队”一起看,最多时有七八个人,也喜欢过二人世界。鲁迅跟许广平两个人把海婴留在家里,单独跑出去看了40场电影,有时跑得还挺远,哪里繁华去哪里。有一次,两个人去黄浦丽都大戏院看《金银岛》,觉得不错,下个月就带上海婴二刷,不过是在家旁边的上海大戏院。
海婴6岁多时,一天下午跟爸爸妈妈去卡尔登影戏院看《海底探险》。当晚回家后,鲁迅和许广平两个人居然趁他不注意,又溜到金城大戏院(今黄浦剧场)看《钦差大臣》。
鲁迅不是不爱海婴宝宝。海婴4岁多时,就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第一次进了电影院,看了《米老鼠》和《神猫艳语》。后来海婴又去看过两次《米老鼠》,每次都由爸爸妈妈陪着。
6岁生日那天,鲁迅和许广平特地带海婴去了已取代奥迪安之位的有着艺饰风格宽敞大堂、3座大型喷泉、霓虹巨幅遮帘、淡绿色盥洗室、配有空调和2000个沙发座位的大光明大戏院看了《十字军英雄记》。看完之后又去新雅饭店吃生日大餐。据说海婴小朋友因为看了太多探险片,发了要去非洲探险的宏愿。
鲁迅则很喜欢怪兽片,《金刚》《金刚之子》《人猿泰山》《泰山情侣》《虎魔王》《万兽之王》《禽兽世界》……一个不落。
根据他的观影记录,可以发现鲁迅喜欢探险片、侦探片、自然风土片、奇幻片、战争片、历史片,喜剧片、动作片、卡通片也看了不少。在观影名单里,我们还发现了熟悉的《野性的呼声》《魔侠吉诃德》《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科学怪人》。
《野性的呼声》有点令鲁迅失望,鲁迅先是在日记中写道“与原作甚不合”,过了一个月好像还没消气,又写信给朋友说:“有时感觉人像机器一样,会觉得很无聊,没办法,就去看电影。但电影也没有好的,上个月看了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声》,大吃一惊,剧情魔改,真是毁原著,今后对于名著改编电影再也不敢领教了。”
鲁迅对电影的要求确实很高。一次买了国民大戏院《银谷飞仙》的票,觉得不好看,提前退场,又跑去虹口大戏院看《人间天堂》,还是认为不好看,给了三星。还有一次去上海大戏院看《城市之光》,结果没有好座位了,就转去奥迪安看《蛮女恨》,6天后才如愿看上《城市之光》。
对鲁迅来说,看电影既是一种与世界接轨的方式,也是享受亲情与友情的最佳娱乐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