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凉山,不止一次。我喜欢凉山。 凉山,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民风淳朴,自然风光迷人, 民族风情浓郁。
我喜欢凉山。喜欢凉山的天,凉山的地,凉山的山,凉山的水,凉山的树, 凉山的酒, 凉山的人……。特别喜欢凉山彝家人的歌。 凉山的彝家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不论是小伙姑娘,还是老者孩童, 他们都有唱歌的天赋, 都喜欢唱歌。他们上山放牧要唱,下地干活要唱,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各种仪式中都要唱,彝族山歌在凉山无处不在。 凉山的彝族山歌大多取材于生活, 很多都是顺口而出,即兴而赋。语调或高亢、或委婉、或优扬。 凉山的彝家人常常用唱山歌的方式来记叙他们心目中开天劈地的历史神话,表达他们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真情实感,追寻他们如梦如幻的精神世界,颂扬他们如火如荼的现实生活。可以说,凉山的彝族山歌正如凉山表妹所唱的一样,“小调不用花钱买,小嘴一扭唱出来,只要心情好,山歌多得不得了。” 感谢文联的陶付龙主席,在癸巳年的彝族“火把节”前夕带着我们几个“骚客”再次来到美丽的凉山。让我们感受凉山独特的民族文化, 欣赏漂亮的彝族服饰,看美丽的彝家姑娘,听热情奔放的彝族山歌。感谢凉山乡的党委书记李江华和乡长昝志明,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认识凉山,了解凉山,享受凉山的很好机会! 踏进凉山的土地,走进巍巍耸立的高山, 走进茂密的森林, 走进绿的怀抱, 一切都是如此清新明静。丝丝缕缕的阳光如一双温柔的手,轻轻地触摸灵魂深处,让我感受到了彝家人生活的浪漫和温馨。 夏末秋初的凉山,一切是那么的撩人,那么的惊奇,那么的美丽。天蓝的空阔,云白的优雅,清新的空气不夹杂着一丝尘埃,令我心驰神往。 虽然“火把节”的日子还未降临,“火把”还未点燃,但彝族小调, 彝族山歌确响彻彝山。欢快的弦子,优美的山歌,激情的打跳,给即将到来的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 江华书记和志明乡长都是有“心”人,专门请来了当地的民间艺人为我们表演穿花衣、摔跤、赛歌等民间文艺节目,并安排乡文化站站长陆文海陪同我们采风。 吃过午饭,在陆站长的陪同下,我们朝着乡文化广场走去。 在湿润的空气中行走,心情十分惬意。极目远眺,元谋县城尽收眼底,风车在山头转动, 远山林木葱葱,太阳热情地抚慰着绵绵大山,白云在山间缭绕,十分的风情万种。 我们边走边谈,边谈边看。 一位健壮秀美的少女在我们前面连走带跳,看上去满身心充溢着朝气,活泼得像一头小鹿,清纯如一束百合。留给我们的是一路歌声:“阿老表, 阿老表,你要来的嘎,阿老表, 阿老表,你要来的嘎;你要是不来,火塘那个点?你要是不来,山歌那个听?” 歌声热情豪放,柔肠百转,令我们灵魂出窍。 广场上的人虽然不是很多,但三弦铮铮,舞步飞扬的场景一下让我领悟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感觉一个个强烈音符直撞击我的心弦,使我不得不注目凝视,潜心遐想。 “大家来跳舞,大家来跳舞,跳跳我们的欢乐舞,跳跳我们的幸福舞,啦哩啦哩啦哩啦, 啦哩啦哩啦哩”。 “阿老表快些走时间不早了,青菜心白菜心老表好良心, 青菜台白菜台老表好人才;瞧着老表良心好, 好良心好文化小妹喜欢你,瞧着老表好良心好文化小妹来找你, 啦哩啦哩啦哩啦, 啦哩啦哩啦哩” …… 一首接一首的彝族山歌节奏欢快,声音清脆, 简洁流畅,纯朴热情,尤如天籁之音。 看着歌者舞者个个从容淡定,意态悠远,沉醉在欢乐中, 沉醉在享受中, 沉醉在幸福中,我的心舒畅极了,不停地按下相机的按键。在我转头的一瞬间,我发现,广场边上的那棵老栎树也被彝人们悠扬的歌声、欢快的舞步感动了起来,高兴得不停地舞动着身姿,摇动起枝叶, 向我们展示起它蹁跹的舞姿。 在这样一个天高,云淡,风清的日子里,第一次发现凉山的彝族山歌有如此过度自然, 如此独特鲜明, 如此节奏规整,如此音调质朴流畅、如此内容丰富且含蓄细腻,我震撼了,心醉了。 陆站长看到我整个身心都沉醉在歌舞之中, 有意想吊起我的“胃口”,故意对我卖起了“关子”。对我说:“大哥,我们彝人的歌好听的多着哩,但是你今天没有福气,如果要听到我们彝人更多,更淳朴的山歌今天不是时候,要等到‘火把节’期间在‘火把粱子’才能听到”。看着我好奇的眼神,他又向我描述了那时的彝族山歌是如何的动听,如何的粗犷,如何的有情调,如何的有深意。我被他的描述深深吸引, 头脑中反复浮现出人们点燃篝火,举着火把,围着篝火唱歌、跳舞、饮酒的场景。陆站长看出我的心思,只好叫来了几位民间文化传承人为我们开起了“小灶”。 陆站长找来的几位民间文化传承人,大的有60多岁,小的也有40多,他们身体健壮,性格开朗,能歌善舞。一来到我们面前,就唱起了他们百唱不厌的山歌。 他们的歌声,时而豪情奔放,时而柔情缠绵,给我的感觉是一阵热气腾腾,一阵清香扑面, 一阵又柔软如缎。 虽然我听不懂彝语,但我还是从他们脸上的表情看出了凉山彝族山歌的独特魅力和民族特色以及文化底蕴。 德高望重的何光兴老艺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谈起凉山的民族文化滔滔不绝。他告诉我们,凉山的彝族山歌历史悠久,是彝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相互交融与渗透的结果。按内容来分,可以分为情歌、酒歌、叙事歌。按演唱形式来说,有独唱、两人对唱、群体对唱,集体齐唱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其特点是题材涉及面广、短小、灵活和淳朴、清新、自然。 听完何光兴老艺人的介绍,看着他脸上自信的微笑,我明白了凉山彝族山歌为什么会源远流长,会响彻云宵, 会耐人寻味, 会惹人心醉的内因所在。 一直以来,生活在雷应山腹地的彝族同胞崇拜火和虎,爱酒,喜欢马樱花,善舞,最能唱歌。他们勤劳善良,热爱生活,喜欢用歌声舒展他们对大山的情怀,对火红生活的热爱。 他们的歌如彝人的酒,温馨绵长;如雷应山上的马樱花,永远是那么红;如彝人的火,照亮一片天空;如彝人的舞,永远不会停歇。 最后,我将《友谊地久天长》推荐给大家,以表达我对凉山彝族同胞火火的生活、红红的彝歌的热爱;同时也对长期以来持之以恒地对凉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挖掘,发展,创新的凉山乡党委政府和一代又一代的彝族同胞的敬意。并祝愿凉山的“彝风”和“彝歌”如乡长昝志明所说:“ 彝风长存! 彝歌常青!” “……美丽的凉山耸入云宵,百里杜鹃映红彝山,彩云之南天下最美,欢迎你来到我的家。座座山开怀迎接你,请喝下这碗美酒。但愿你永远幸福快乐,愿友谊天长地久,呀之呢呀,呀之呢呀,呀之呢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