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书(全文在线阅读) > 怀疑要有一定限度
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中国 鲁迅
怀疑是个中性词,无所谓好与坏。曾几何时,我们总是怀疑自己长得不够帅,不够漂亮,以至于少有女孩的关注,男孩的青睐;曾几何时,我们总是怀疑老师的偏心,以至于当不了班干部,戴不上红领巾,入不了共青团,更不消说向党组织靠拢;曾几何时,我们总是怀疑自己不够聪明,不够灵活,以至于老是吃亏上当受骗;曾几何时,我们总是怀疑老板对人不公,以至于眼睁睁看着同事加薪领奖金,而没自己的分,心生怨恨和惆怅;曾几何时,我们交友受挫,恋爱失意,婚姻遭遇背叛,就怀疑人间是不是还有真爱;曾几何时,我们蹉跎半生,一事无成,这才开始怀疑,以前怀疑的一切是不是错了?
怀疑就是这样。莎士比亚说过,“怀疑是我们身上最可耻的叛徒” 。一味地怀疑,自己就会处在一串串的问号中,踌躇不前,心事彷徨,成见犹深,不得解脱。设若不怀疑呢?岂不事事糊里糊涂,不究其理,少了几多学问家?设若不设疑,岂不少了许多科学家,少了许多创新发明?看来,怀疑应该有一个度。设疑是可以的,多疑就是过虑;持疑是正常的,疑而不决则不足取;问疑是可取的,猜疑则是一种消耗的负熵。
一个汤圆
从前,有个秀才带着书童进京赶考,途中得病滞留在一家客栈,全靠书童悉心照顾。秀才爱吃汤圆,书童每天早起去一家汤圆店为主人买回一碗汤圆。
一天,书童端着汤圆回来,进门时不小心脚下被绊了一下,身子一歪,碗里的汤溢到了手背上,书童下意识地伸出舌头去舔。秀才偶一抬头,正好看见了这一幕,心里咯噔了一下:莫非这奴才嘴馋偷吃汤圆?秀才之前并没留意一碗汤圆有多少个,这时多了个心眼,边吃边数,共9个汤圆。
第二天早晨吃汤圆时,秀才发现碗里多了两个汤圆,但以后天天都是10个。秀才心想,看来这奴才那天确实偷吃了两个汤圆,被我发现后,第二天没敢偷吃,但以后每天都偷吃一个。这奴才,偷吃主人的汤圆,真是是孺子不可教也!等来日得了功名,决不能将这种奴仆留在身边。
一个月后,秀才身体康复了,继续启程进京赶考。临行前,秀才想起再也品尝不到如此美味的汤圆了,决定去那家汤圆店向老板当面致谢。
“该我谢谢您这些天来照顾小店的生意!店老板又指着书童说:还得谢谢这位小兄弟,别看他年纪小,可是又勤快又懂事,大冷天天天清早来买汤圆,心里总是牵挂着主人的身体。有一天他来时,店里现成的汤圆只剩下了9个,我说我们正在揉粉,你稍等一会就可以做出新汤圆来。可他担心您饿着,端着盛有9个汤圆的一碗汤圆就走了。我们做生意的讲究信誉,第二天我就补上了那欠下的一个汤圆。您没介意吧?”
“哪里,哪里。秀才尴尬地应道。这才恍然大悟,无端的猜疑,差点冤枉了忠诚的书童。”
孔子说过:耳听为虚,眼见也非为实。猜疑就是这样,当人们从怀疑达到确信时,要么变得愤怒,要么疑心消失得无影无踪。胡乱猜疑是缺乏德行的表现。培根也说:心思中的猜疑有如鸟中的蝙蝠,他们永远是在黄昏里飞的。
喜鹊对同伴的伤害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棵杨树上的鸟巢中住了一雌一雄两只喜鹊。它们为了储存冬季的食物,采了很多野果子回来,将鸟巢堆得满满的。因为阳光暴晒,没几天,这些野果子便被晒得脱水而体积缩小了。
一天,雄喜鹊从外面采野果子回来时,看到原本满巢的果子变少了,就对雌喜鹊说:我们一同辛苦采来的果子,你为什么偷吃了而不告诉我?
雌喜鹊说:我没有偷吃啊!
雄喜鹊说:果子明明减少了,你怎么说没有吃呢?
雌喜鹊委屈地说:我真的没吃啊!
雄喜鹊见雌喜鹊不承认,恼怒地用长喙啄雌喜鹊,雌喜鹊被啄得遍体鳞伤,哀啼着飞走了。
雌喜鹊飞走后,下了一场秋雨,野果子因雨水浸泡又膨胀起来,和原来一样占满了鸟巢。雄喜鹊这才知道自己误会了雌喜鹊,觉得很后悔,就昼夜不停地在鸟巢旁啼叫,希望呼唤对方回来,但是鸟巢边再也不见了雌喜鹊的身影。
要想把问题弄清,就不要急着去相信。但在一个问题没搞清楚前,切忌一味地怀疑别人、无端指责,这样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古罗马神学家奥古斯丁说:猜疑对友谊而言,是一副毒药。对于爱情更是如此,互相猜疑的爱情是短命的。真正的爱情,只有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常相知,不相疑,爱情才能恒久。
抽走梯子
疑有很多种,猜疑、多疑、怀疑、疑心病等等。怀疑,不光是道德层面的问题,而且可能会发展为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生性多疑就是这样一种顽疾。据说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儿子小时候就非常多疑。
有一天父子俩在贮藏室收拾东西,父亲让儿子爬上一个高高的架子,儿子说,我上去了,您该不会把梯子抽走吧?父亲说,放心吧儿子,相信我。
儿子爬上架子后,洛克菲勒还是把梯子抽走了。
儿子说:您为什么骗我?
父亲说:我要让你记住,一切要靠自己,不要指望任何承诺。自己跳下来吧!
儿子踌躇再三,带着一肚子的委屈、愤激、仇恨和绝望,闭着眼睛,流着泪往下一跃。洛克菲勒张开双臂把儿子稳稳地接在怀里。儿子诧异地睁开眼睛。父亲抚摸着儿子温软的头发,柔声说:我要让你记住,这世上如果连父亲都不能相信,还能相信谁呢?
一般来说,多疑是由缺乏安全感而引起的。胆小、自卑,不信任自己,还能干什么?因此,突破自己的心理障区,将怀疑一切的心思用在追求知识和真理上,方是正道。但丁说:怀疑有如草木之芽,从真理之根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