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过年

时间:2022-07-06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扈 桂 点击:

  1940年在山东宁津老家过年。年三十供桌已布好。堂屋正面挂家谱或财神爷。一张八仙桌摆供品。生活较宽余的户、煮半熟的鸡、鱼、猪头(头上插一支红色绢花。)各色菜碗(碗底大半为生罗卜、白菜帮,浮面摆上几片半生不熟的肉。兴许是怕偷吃吧。)和各色点心。桌前两角各摆一大盘枣馍顶端点红圆点。前中置猪头。桌前横一小窄桌,两边置蜡台,中间置香盆。在右侧蜡台边置一油灯(长明)。桌前下置一跪布。前半夜约十点以后,满天井院平铺一层芝麻杆。为什么,不知道。踩到上边吱嘎作响。

  农民女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围着锅台转,三十夜则获大翻身大解放,可以甩手不干活。从此可以得出结论,人性是不会泯灭的;男尊女卑是华夏的传统,大丈夫主义成了天经地义。但男子汉的心里头并不踏实,一年忙到头了,面对辛劳的母亲妻子,良心有些痒痒,于是欲盖弥彰伺候一回女人吧。这和尔今的县长、镇长们,于年节前由秘书们掂着米面驾临贫困户,嘘寒问暖笑容可掬,装模作样地爱一回民怕是一个道理。但他们与农民不同是纯作秀。包饺子,煮饺子等一顿年夜饭男人们干得热火朝天。午夜子时发钱粮,即点香、蜡,放鞭炮,宣告年的开始,当然这一夜是大团圆,分家出去的儿子、孙子通通回爷爷家。一阵炮响过后,即按辈份年龄依次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则给孙子发压岁钱。礼毕,下饺子吃年夜饭。妇女不分长幼,一律端坐在炕头,由男人端碗上桌。饭中不时哄然大笑,那准是谁吃到福物(饺子里包一铜钱或红糖)了。人多的户一般不超过三只饺子有福物。包福也有猫腻,一般是爷爷做手脚,将包福物的饺子做上记号,故意由他喜爱的孙子吃到,图个皆大欢喜。这种慈爱的小动作,在今天的顶头上司中是屡见不鲜的。

  饺子吃过,熬不住的老人孩子可以去睡,但不脱衣服囫囵个躺。有精神的玩牌,纸牌一付叫一“冲”,和麻将差不多,有条、饼、万,可供四个人玩;人多又不够两摊时,可以用两“冲”牌合起来玩。一般很少男女混杂玩。到五更头,鸡叫头遍男人们到家庙集合。家庙里挂本家的大族谱(约四尺宽、九尺长,浩劫中给文化了。据说是造反派烧掉的。)。供桌很简单。人到齐由辈份不大不小的人当司仪,齐刷刷地跪一片,辈份高的跪前边,辈份小的就进不了屋,只好跪在院子里。拜完家谱上的祖宗,共同到各院(院,可能是五服以外的那一支之称。如东院、西院。)给最长者拜年,之后各院互拱手致吉祥语口头拜年。礼毕各院五服以内的为一组,挨户拜年。进门由领拜(辈份小的担当)以辈份最小的身份高喊:三爷爷三奶奶,拜年了。进院,先给家谱(不高于四代吧)磕头,(无辈分大的给财神—赵公明或关公磕头。)之后依辈份喊名磕头。轮到辈份比较低的家,跪在地上的人就寥寥了。我呢,不论到哪家,只管跪下不起来直到最后,因为我的辈份在全族、全院最小。好处是无论谁家可以通行无阻,可以肆无忌惮地瞎胡闹。串到一半人家时,天也就亮了。

  正月十五以前,初二回娘家的忙话一阵,初三拜新丧走走,剩下就是玩了、反正腊月里干粮已经蒸好了,顶多熬口米汤。做为孩子,可就大玩特玩了。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赶上小集日,年后初次集市自然较平时热闹许多。到十六,年就算过完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