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离开我已经整整21年了。我爱我父亲,他是一个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热心助人的中国标本式农民。
父亲出生于一九一九年,世居源南乡下村野鸡岭,共有五姊妹,在兄弟中排行老二。因家境不好,加上居住地理穷山恶水,交通偏僻,直到三十岁才结婚生子。不幸的是长子、次子;长女、次女四个都夭折了,只剩下现在的我们五姊妹,这在父亲心中当时是件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哦! 父亲很爱我们,他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牵挂着我们,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亲切地呼叫我们几姊妹的名字。遇到走亲戚或出远门总会带上我们同去,记忆中最深的是父亲常用担米萝挑着我们几姊妹去伯父家走亲戚。当时去麻田的公交车少,父亲也舍不得花钱搭车,每次去麻田伯父家做客都是父亲用一旦米萝挑着我们去。来回100多华里的山路,现在想想当时父亲挑着我们是件多么辛苦的事啊! 可能是晚年得子的原因吧,父亲非常疼爱我们。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每次收工回家都得先抱抱我们几个,好像抱一抱,亲一亲就不累了似的;家里没人照看时,父亲都会带着我们一起出工,把我们放在田埂边,他和母亲在烈日下耕地插秧,我们几个开心地玩泥巴、捉泥鳅,弄得全身是泥……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哪知父母正为生计在烈日下挥汗劳作啊! 记得有次我生病了,咳嗽,发烧。父亲急着就要送医院,母亲觉得去芦溪医院这么远,又没车、缺钱的,坚持在家喝点土方子治疗。我第一次见到父亲对母亲大吼着:到底是人金贵还是钱重要啊?不由分说背起我就往芦溪医院跑,那份焦虑现在都能感受出来。我当时很后悔自己身体不争气,让父母吵架了、担忧了、用钱了! 那个年代物资非常奇缺,遇上欠收,粮食只够吃到正月,剩下几个“荒月”父亲均是东挪西借度日,但父母从没让我们饿过一次肚子。记得有一天深夜,我隐约听见父母为断粮的事愁得商量来商量去,后来父亲就连夜出门了,第二天刚过晌午就挑着两袋红米回家了。才知道父亲那晚走了整整一夜的山路到麻田伯伯家借粮。挑着100来斤米来回赶了一整夜的路,仅仅就为了第二天我们几姊妹不挨饿,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亲是个勤劳的人。记忆里他总是忙个没完,从没停下来歇过半天。即使大雪封山,别人窝在家里烤火他也出门斫;临去世的前一刻时还到田里扯黄豆,结果倒在快进家门的路上。生产队的、家里的;亲戚朋友的、左邻右舍的……事事都有他的份,好像从来不知道累似的。母亲常说他有点傻,什么事都喜欢劳神揽着。但说归说,父亲就是这样,只要别人招呼一声就去帮忙了。村里人都说整个下村都找不出第二个这样耿直、厚道、勤劳和热心的人来! 也许正是“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的原因吧。我家的油茶山每年被父亲铲得干干净净,茅草不生。不仅结的油茶籽比别人家多,父亲铲山的柴也够我全家整个冬天烤火用,真叫人羡慕;由于父亲的勤劳,村头旮旯都种满了红薯、高粱、玉米、南瓜等作物,还在后山开垦了几块水田,让我们全家人熬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粮荒年”。 父亲为人善良、耿直、热心。村民或亲戚朋友家有红白喜事或建房修屋什么的都喜欢请他帮忙。父亲呢,也是直性子,每次都有求必应,从不推辞。而且做起事来有始有终的,从不知道偷奸耍滑,没有哪家不对他满意的。记得新店马栏窝舅舅家建房子那段日子,父亲每天四点不到就去舅舅家帮忙烧饭去了。我家去赤山马栏窝有近十里的山路,每天早出晚归的,直到房子建成为止。父亲过世时,几个舅舅都悲伤痛哭,说是失去了一个多好多好的人哦! 我家经济虽然也仅够勉强度日,但父亲还时常接济和帮助比我家更穷的亲戚和邻居。记得有个远房舅舅,因家里人口多,粮食不够来借米,父亲大方地把米缸里的米全装走了。说是拿去吃就是,我们自己的口粮有办法解决,其实那些米也是前些天刚从别处借来的。父亲就是一个这样耿直的人,从来都是把别人家事看得比自家的事还上心。 父亲当生产队长那几年更是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着,事无巨细都亲力亲为,完全把生产队的事当成了自家事。他大度,不与人斤斤计较,总是重活脏活抢着干,也从没说过一句埋怨话。后来农村分田责任承包到户时,父亲也是让他人先挑牛、农具、水田、茶山等,别人挑剩的自己捡底,为此事父亲不知听了母亲多少唠叨。 父亲一生节衣缩食,印象中他好像很少穿过新衣服,衣袜都是补丁叠补丁,直到不能再穿为止。很多时候父亲都是穿着自己编织的草鞋出工,布鞋只有出门做客时才舍得穿。因常年,父亲黑得呈古铜色,手脚清筋突露,一看就是一副饱经风霜、常年劳作的典型农民形象。 父亲自己舍不得吃穿,凡有啥好吃得都带回家给我们几姊妹吃。粮荒的那年月,每顿都吃不饱肚子,父亲常吃几口就放碗筷,坐在旁边看我们几姊妹狼吞虎咽吃着。那时我们多不懂事,只知道自己饿,没想到父母劳作一天比我们还更饿哦! 因为穷,父亲没上过几天私塾,但他却很希望我们几姊妹出个读书人。他总是说没文化种田很辛苦,只有读书才有出息。那时候只有我好读书,成绩较理想点。父亲常见人就夸我喜欢读书,总催促我多在家看书,不要我去帮干农活,甚至“双抢”时也优待在家学习。哎,可怜我那老父亲,情愿自己累成骆驼样也不要已经十几岁的儿子帮忙,就为了心中那点微茫的希望! 后来我择优录取到萍乡中学上高中,父亲当时高兴得合不上嘴,好像家里真出了个秀才似的。现在想想,初中毕业时直接去读外市小中专还更实惠些。一个农村娃在城里重点中学读书,学杂费、生活费、各种辅导资料费等,对一个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农村家庭来说,那简直就是天文数字。那几年的学习、生活艰难地就像人间炼狱一般。父亲陪我一起走过了那不堪回首的三年高中生活,也记不清父亲为我送过多少米、多少菜、借过多少钱、受过多少冷眼!参加工作后,总想带父亲到外面旅游一下,让他享几天清福。没料想父亲因冠心病发作突然离我们而去了。可怜的父亲,劳碌一生,最远也就到过一次长沙,来不及享一天子女的清福就撒手西归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这是做子女的最大悲哀! 父亲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只是中国五亿多农民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员。但是,正是父亲那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韧顽强的毅力深深地影响着我,使我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从没感到过困难,从未被困难吓倒。 父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他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但愿父亲在天国从此不用再这样节衣缩食、辛苦劳碌和四处奔波了! 愿父亲在地下好好安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