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面对小孩子,我总是心生畏惧。 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又好像什么都知道,滚动的小眼珠里尽是狡黠,你想跟他理论,他又拿那清澈的目光看着你,似乎一无所知,扭头就把你的话抛到脑后。 一方面,我们总觉得孩子是纯真善良的,他不懂得什么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不知道世界的复杂,他们的童真让你羞愧,他们理所当然的直言直语让你艳羡,他们小小身体里蕴藏的力量让你惊叹,于是我们爱惜他,宠着他,想要保护这份童真,尽管你知道这可能是徒然。 另一方面,我们却又任由孩子的无知而酿成恶果。他不懂是非真假人情世故,不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他以为世界以他为中心——要不然为什么他想干什么总能成功?为什么那些人被他愚弄却并不反抗?为什么那些被弄坏的东西总会被替换成新的,并任由他进行下一轮破坏? 他笑,因为他把嘴里吃剩的瓜皮砸向了别人,因为他把一只猫从高楼扔下,因为他玩着玩具车把一桌子的东西都砸翻在地,那天真的笑容里藏着无知的恶;他哭,因为他不听劝阻在屋里乱跑摔在光滑的地板上,因为他得不到他想要的玩具,因为被他愚弄的小孩的家长来找他算账,于是无知的大人们便千方百计地哄他,而那哭泣里藏着食髓知味的了然。 伊坂辛太郎曾说,一想到为人父母,竟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这如何不让人害怕?在这个问题上,你不能把孩子的行为都归结于年龄小,贪玩,调皮等等这些东西上,你要想到,是什么样的环境使他成为这样?是哪些行为给了他模仿的范例?纵使孟母三迁力求为孩子找一个良好的环境,孟母自己若不树立良好榜样,孩子的成长也很难下定论。 所谓“见微知著”,我有时候倒希望我窥见的那一点迹象不是预兆,我希望那真的只是孩子的调皮贪玩,而不是宠溺浇筑起来的,可怕的无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