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你的家乡有没有这样的一位老人:个子不高,但身板笔直,步履矫健,极富节奏感,稀疏的白发“一丝不苟”,神情严肃但也不会吝惜爽朗的笑声,智慧的老花镜让老人家显得和蔼可亲又让人毕恭毕敬。我说的这位精神矍铄老人呢,你会在书架前,或者去书店的路上找到他。他就是我的爷爷。
那年我4岁,是个有点内向的小孩,爷爷奶奶家就是整个世界了。爷爷常常疼爱地用的胡茬扎我的脸,带我出去玩耍。我最喜欢的活动是拿着心爱的精装硬皮西游记连环画,让爷爷逐字逐句的讲。 爷爷讲故事的方式与爸妈不同,爸妈喜欢表演,爷爷很认真,逐字逐句念给我听,后来我熟悉了,爷俩就你一句,我一句,非常融洽,一直到奶奶做好了香喷喷的午餐才愿意结束,爷爷则将那本我爱不释手的书仔细地放回那年代久远的木制书架,慢慢合上玻璃橱窗。 那时候踮起脚尖也只能够到书架的底层抽屉,也许是孩子的好奇心驱使,我拿着小刀,把书架有棱角的边缘都削了一遍,白色发绿的书架露出了里面真实的黄棕色,有树木的味道,我就这样乐此不疲的削书架,甚至殃及桌子,电视柜。爷爷懊恼,没收了小刀,但没有揍我。我也只有长大后才发现爷爷珍惜一辈子的书架,虽然布满了我的“劣迹”,但很包容,像包容里面的书籍一样,爱护我。 后来认识的字多了,开始“自主开发”,有《杨家将》、《封神演义》、《水浒传》这样的名着,也有民歌歌谱,食疗养生,硬币软币字帖,甚至还有《民间人生速算》,我霸占了卧室的小沙发,废寝忘食。当然,爷爷在客厅,也同样霸占一方。这是爷俩的默契吧。 时光匆匆而过,我上大学了,成为了新新人类。电子设备让我们的生活极大的丰富,爷爷也不甘落后,添置了3G手机和音乐播放器,每天其乐融融,继续往返于家和书店的那一隅。社交媒体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空前的缩短,然而2014年,老人家78岁高龄,而我已经有半个月没给爷爷去电话。 就业、失业、待业。生活的种种问题像洪水猛兽向我袭来。年轻的心还没有经历过生活风暴的洗礼,一面是年少轻狂的骄傲,一面是尴尬而困难的现状。我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发呆,社交媒体大众价值观让内心的焦虑一波又一波地涌上心头。爷爷打来的电话,闪烁在手机屏幕底端,我关掉声音,选择逃避。多少相思之苦,也敌不过此刻。我愿躲在不为人知的角落,亲人,却变成了隔阂。 我空前地想念童年的书架,爷爷的书架,和爷爷有默契地读书的日子。我开始躲进书籍里,读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僻静的街道旁有一家老爷爷的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我写下字条:我该何去何从,却不知道该投向哪里。 后来妈妈告诉我,爷爷劝说全家人最近不要主动联系我,不要给我施加压力,让我慢慢处理问题。我内心骄傲的防线在那一刻突然崩溃。我把最近用来逃避生活的书籍,轻轻放在一起,拂去上面的灰尘。有看清人生方向的《Leanin向前一步》,心理学的《思考,快与慢》,心灵鸡汤《解忧杂货店》。我知道此刻爷爷也许和我做着同样的事。 书籍让我们心灵相通,而爷爷的书架,包罗万象的书架,经历种种沧桑伤痕累累的书架,永远向我敞开,给予我最悉心的包容,与爱护。可以逃避,但更教会我要勇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