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霞拉着刘云:“快起来说话,我理解你的难处,我也是个女人,孩子都是娘身上掉下的肉,不到万不得已,哪个当娘的肯丢下孩子。你先回去睡吧,让我好好想想。” 第二天田霞给刘云回话:“就按你说的办吧,谁让我碰上这事呢,再说也是德军的骨肉,这样做就算告知他在天之灵了,也对得起和他夫妻一场!你放心,我既然收下孩子,就会像亲骨肉一样心疼他们。” 过了几天,刘云满含感激的泪水和一依依不舍的心情,踏上了回上海的路途。 田霞另给他们起名,女孩叫二娇,男孩叫亮亮,并告诉自己的亲闺女子大娇,以后凡事要让着弟弟妹妹。夜里田霞搂着小亮睡觉,上地干活也背着他,真看不出她是在为别人养孩子。邻居议论纷纷,说田霞傻不拉几的,自己的男人都不在了,还替他的二婆养孩子,你看吧,养也白养,最后准落个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俗话说:姥娘疼外孙,高粱地里撵豆——指望不上,更何况这种关系。德军活着的时候不想着你,死了把包袱扔给你了,你完全可以不收养这两个孩子,自己还填不饱肚子呢,还有心疼肚皮外边的。农村的老婆好嚼舌头,乱七八糟,什么风言风语都有。田霞一直把苦水咽在肚子里,还一如既往的拉扯着三个孩子。有点吃的,都是给孩子们先吃,总多给小亮点,一是他最小,二是觉得他是婆家唯一的香火。 解放初期粮食短缺,贫困的农村常闹饥荒,忽然多了两张嘴吃饭,困难就可想而知了。那时麦秸秆、棉花籽、树上的榆钱都是充饥的食物。她挖了野菜,用刀剁吧剁吧,伴上地瓜面,做成窝窝头,不管营养大小,起码让孩子填饱了肚子,不让孩子饿的心慌。她还到地主家干活,帮助喂牲畜、为猪羊,洗衣服。冬天双手冻得肿得像发面卷似的,咧着很深的口子,不到五十岁,累得就驼了背,仅仅为了给孩子挣点救命的粮食,起早贪黑地卖着苦力,用虚弱的身体支撑着这个家。 不管亲的,不亲的,对三个孩子她都视为己出。一年二娇起水痘,这水泡不仅疼,还钻心的痒,田霞怕二娇晚上睡觉,不注意抓破了痘痘落下疤痕,这个养母整整看了她七天六夜,直到自动掉下疤,孩子好了,她却病倒了。如果没有实心实意的爱心,谁能做到这样。一定是田霞的爱心感动了上苍,二娇脸上没落下一丁点疤痕,依然长得那么俊俏。 她常说,尽管困境重重,孩子都养大了,她没辜负刘云的重托。后来解放了,生活有了改善,田霞还是省吃俭用,让孩子都念完了初中,作为一个养母,已很了不起了。 开始刘云也给田霞寄钱,贴补家有。后来田霞听本乡从上海来的人说,刘云下岗了过得也不容易,因为偷给家里寄钱,被男人知道了还打了她。田霞听了有些心疼,就让自己的女儿给阿姨写信,说农村有地,没钱也能凑合着过,不像城市离开钱寸步难行,以后不用给家里寄钱了,自己能养活了孩子,不要因为这个和男人生气,要过好自己的日子。 有人说田霞你搭功夫给她养孩子也就算了,现在抚养费也不要来了,到底图个啥呀!孩子长大和你亲吗?能孝敬你吗?长大后拔腿找他城市的妈去,不就白养了。田霞总是说:“我不图他们回报,看到他们都长大成人,比什么都好。”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田霞也发愁了,自己也老了,手里没钱盖屋,怎么给小亮娶媳妇,都到了孩子说媒的年龄了。都说养儿防老,她抛开自己的利益,却告诉小亮:“孩子我也没能力为你盖房子娶媳妇了,你亲娘在上海,你按着信封上的地址去找她吧,让她给找个工作,娶个人媳妇,围着娘过活,你亲娘老了,她也想你,你两个姐姐结婚在家,你去上海吧。” 儿子说:“我哪里也不去,我早把您认为亲娘,是您一把屎一把尿的把我养大,为什么娘现在撵我走。”邻居也试探着问小亮,你娘让你去就去吧,我们这农村也没啥留恋的。小亮总一本正经地说:“养母虽没生我,但养育之恩大于山,‘滴水之恩,当泉涌相报。’即使结不上婚,我也心甘情愿守着娘。” 后来田霞让二娇写信告诉上海的娘,让她把小亮接回去,二娇就是不写。她又逼着自己的亲生女儿写信,大娇说:“娘,你到底为了什么,好容易养大了,该给你养老送终了,你却拱手让给阿姨。”田霞说大娇:“小亮如果娶不上媳妇,我死了也不会瞑目的,认了他亲娘去了上海,对亮来说,总比窝在咱这个农村好吧。”大娇太了解娘了,一贯地替别人着想,她认准的事,谁也改不了她的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