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4月8日9时,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许天洁、刘林圃等人在两当城发动兵变,后在太阳寺改编为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开赴陕北。1935年8月,徐海东率领红二十五军在太阳村吊脚楼休整。太阳村农民忠厚善良,不轻信国民党反动派的造谣污蔑,冒着生命危险给红军战士送粮送水,抢救红军伤病员。红军战士在徐海东的带领下,为群众修路架桥、种地收粮。修桥时在河水里打捞出一块直径约一米,厚度约五十公分,形状如圆盘的紫红色石头,石头上面紫色和红色线条清晰可见,人们为石头起名叫“太阳石”,也叫“红军石”。也有人说这是天上飞来的陨石,是受人崇拜的吉祥物,红军走后人们将太阳石珍藏起来保存至今,现陈列在红军长征纪念馆广场供人们参观,成为太阳村的标志和象征。广场里有一棵水桶粗的槐树,据说,当年是因为一名红军小战士损坏了一棵小槐树,徐海东严厉批评了小战士,并叫他补栽了这棵槐树。太阳村北连天水,东接宝鸡、属陕甘边界,既是两省边界又是红色革命老区,地理位置优越,人文自然环境独特,自古是茶马古道上繁荣昌盛的村落。如今,政府投资修建大桥、红军街、两当兵变广场、红军长征广场、民俗文化馆、吊脚楼、太阳红陈列馆、水磨等,采用砖木结构古法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办法,恢复了太阳村当年的本来面貌,建起了传统教育基地传承红色文化。太阳村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闪发光,集红色文化、道教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驿路文化、民居文化为一体,是人们旅游观光、寻根问祖的圣地。太阳村是当代农民生产生活的见证,农村面貌的缩影,这里绿色为生命、红色为灵魂。 “山里面的水磨!”走到红军村尽头,只见一盘古老的水磨与雾绕的苍山、蒙蒙的村子勾勒出一幅如梦似幻、醉人心脾的画卷,我不由得发出感叹。王老师笑着说:“马主任创作的灵感来了,期待着您的游记”。我们尽情感受着烟雨梦境,贪婪解读着红色故事…… 欣赏过醉人的太阳村,王老师带我们返回县城,来到了两当兵变纪念馆后山上的桃园、竹园。桃园里,空气中弥漫着桃花醉人的清香,只见粉红的、深红的、浅紫的花朵鲜艳娇媚,一阵风吹来,朵朵桃花就像只只花蝴蝶,翩翩起舞,目不暇接,神迷意醉。旁边的竹园,如翡翠般的世界,根根翠竹浑圆饱满,枝叶挂满了晶莹的晨露,像是给翠竹姑娘镶上粒粒珍珠。竹林一片黛绿,又因竹龄长短不一,新生的吐出浅浅嫩绿,年少的呈现深深翠绿,茁壮地翻动着淡淡墨绿,飘逸雅致地点缀枝头,显得错落有致、矫健多姿。 素有“秦陇之捍蔽,巴蜀之襟喉”的两当县,地处陕甘川交界的秦岭南麓,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同志领导的两当兵变就发生在这里。早就有了参观两当兵变纪念馆的念头,袁兴荣主任的安排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下午14时,他邀请我到两当兵变纪念馆参加全市党史地方志系统“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我们仔细查看一物一图,聆听讲解,重温那段红色历史。据介绍,纪念馆主体既有汉唐建筑风格,又有陇南地方建筑特点。馆内共设三大展区六个单元,第一展区为两当兵变事件展区,第二展区为历史传承展区,第三展区为两当兵变主要领导人生平展区,全方位、立体式展现了一幅幅在两当这片热土上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画卷。2009年,两当兵变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两当被中宣部等四部委列为全国第二期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县;2013年,两当被列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2015年,两当兵变红色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红色旅游景区。仪式开始了,市党史和地方志办公室敬献了花篮,主任张军平神情庄重地整理了缎带。大家向烈士三鞠躬,副主任马琳铿锵有力地领誓,重温了入党誓词。 第二天早餐后,袁主任通知我观摩成县方志馆。我与市党史和地方志办公室领导们乘依维柯(大巴车)向成县驶去。到成县时,阳光明媚,百花盛开。成县志办陈主任与县图书馆女馆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偌大的图书馆内有个显眼的方志馆,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志书年鉴。“《康乐县志》也在这里!”袁兴荣主任兴奋地说,顿时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我们如饥似渴地翻阅、记录,取着方志馆建设的“真经”。 观摩过成县方志馆,袁兴荣主任要回附近的老家,我们就此别过。继续前行,山博大而精深,深邃而遥远,苍茫而层次突兀。连绵的草坡、油菜花,扭曲的山涧小路,无不撩动着诗兴与写意。山就是自然写就的文章,你只是任意地去读就行了。水同样是不可或缺的美,它给一辈子也走不出去的群山灵气和温软,飘逸的白雾给山着装,汩汩的溪水给山柔情。山与水如此相依相傍,相得益彰地融合在一起,给这陇上小江南绝美的风姿和渲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