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离学校不算太远,但对于当时徒步上学的孩子们而言就像是万里长征。父亲每每清晨起床,奶奶和父亲姐姐都会为他准备好一天的口粮。学校没有食堂,学生们的伙食不能供应,只能一早在去学堂之前包裹好包谷面,等到了学校就可以从背篓中拿出来,自己烧火煮熟后食用。上午的课一结束便是一个半小时的午餐时间,除了早饭吃剩下的包谷面以外,奶奶还为父亲准备了烤熟的红薯,父亲的午餐有了着落。班里富裕的同学不会吃这些,他们有香香的白米饭,不过班级里大多的孩子都和父亲一样,这让父亲心里有了一丝的安慰。这样的生活自父亲走进学堂的第一天就一直持续着,直至父亲面临中考。 临近大型考试,父亲越发紧张,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选择了出门做工,另谋它路,父亲的心七上八下的,读书真的有用吗?即使学会了所有知识,不能解决肚子问题,一样地白搭!即使真的考上了一所好高中,家里还有钱供我上学吗?倒不如出去闯闯,自己挣钱!于是父亲开始有了辍学的念头… 上学的第一百二十八天,奶奶如平常早早地为父亲准备好了口粮,父亲打开背篓一瞧,又是吃腻了的包谷面,父亲按捺不住心里的怒火,顿时朝奶奶吼叫:“又是这鬼东西,我再也不想吃了!”说完便气冲冲地去了学校,恰逢这天学校组织摸底考,父亲分数不理想,原本在气头上的父亲更加坚定了辍学的念头,于是放学到家的当天,父亲就告诉家里人他不想再读书,想出去挣钱的想法。家里人起初说什么都不同意,可他们拗不过,只好作罢。 于是,就在中考前一周,父亲办理了退学手续,从此与学堂无缘。 大伯学习成绩不及父亲,中考落了榜,也走上了做工的道路。 那一年是1985年,父亲16岁。自那年起父亲开始跟随一群人进了矿洞,淘煤灰,挖煤矿。这一干就是10年。那时的工资不高,工作一天几块钱,父亲十年的工作历程也只换来了几千块钱的收入。这笔钱已然足够父亲一家人生活,可父亲已经26岁,到了成家的年龄了,面临着娶妻生子,抚养家庭的重任,父亲毅然做了一项决定。 三 1995年腊月,正值过年氛围浓厚之际,父亲经乡里人介绍认识了我的母亲,母亲当时28岁,年长于父亲。父母在见过面后便有意于对方,决定过完年便成亲。 母亲的老家距离父亲家甚远,中途需翻山越岭,穿过墟洞,踏进丛林。到了一处土宅,宅前中央有一棵胡桃树,树上系有一根红丝带,便是母亲老家。母亲有一大哥,两个大姐,还有一小妹,说起来母亲的这段姻缘还得多亏母亲大姐夫婿帮忙,他们就住在父亲家不远处,听闻父亲有娶妻的意向,想起老四还处在闺阁之中,便介绍了父亲和母亲认识。好在父母亲看对了眼,不久父亲便向母亲老家下了聘礼,母亲这边也不失体面,连忙回了母亲的陪嫁物品。为表示父亲迎娶母亲的诚意,父亲特地在母亲那边雇了几个工,连夜将母亲的嫁妆抬回了自己家中。 至今母亲的陪嫁物品衣柜,桌椅,大口箱均完好无损地放在宅院中,只是增添了些许尘埃,依旧红艳靓丽。 成完亲,大宅院便恢复了以往的宁静,家中添了一双碗筷,同时田里多了一位好帮手。有母亲料理家事,父亲显然顺心了许多。家***置田产四五亩,除了照顾一大家子,母亲大多数在农田中度日。母亲知晓,自己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分,除了做好一个妻子,还要做好一个儿媳,不仅要照顾好自己的丈夫,还要关心年近七十的婆婆。事实上,这些年母亲的确做到了,并且做的丝毫不差。 父亲常常引以为傲的,便是娶了一位贤妻,逢人必先称赞一番自己的妻子是如何如何的能干。每谈及此,父亲的脸颊上总是挂着意犹未尽的笑意。这大概就是父亲可以安心背井离乡,外出挣钱的原因吧! 出去做工也不是说走就能走的,还得有足够的盘缠,可惜父亲家贫,里里外外搜个遍也见不得会翻着什么好东西!都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真到了穷途末路之际,只会各谋各的,根本不顾对方死活。但人间自有真情在,父亲和母亲就是最好的例子。母亲为凑足父亲的路费,二话不说便答应替邻近人家做活,完整干完一天28块,一天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母亲接二连三地接活,终于,到了第10天,挣够了路费;父亲为了给母亲更好的生活条件,不得不离开新妇,去外地风餐露宿,即便有再多的不舍,父亲俨然咬咬牙,眼里泛着泪光,毅然踏上了前方未知的路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