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钧看着董其扬打车离开,好一阵子没挪动半分。他被董其扬这个行家点了穴。
在德国,他和伙伴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经典”,他们总是追求精益求精,将手头的活计打造成经典。说起来,颇有古人老话“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味道。他没想到,回国全变了味儿。他几乎有点儿百分百地相信,董其扬与他打赌一块钱,他得输。从他回国一年整获得的经验来看,良币在国内处境艰难。而这种劣币良币论,董其扬看到了,爸爸却没看到,看起来董其扬确实有水平。
那么,他是不是走错路了?就像董其扬说的,在目前的经营环境下,他对市一机无法构成威胁?
柳钧热爱户外运动,热爱旅游,他在旅途中总是能看到,不同的植被适应着不同的环境。杨柳树到了高海拔地区即使能存活,也绝无西湖边杨柳依依的意境。而高山匍匐生长永远长不大的小树移栽到平地,弄不好就长成参天大树。他的坚持,他的理念,难道在国内水土不服?
即使杨巡去年将他打倒在地,再踏上一脚,即使拿着他钱的施工方项目经理眼睛里总有若隐若现的不屑,自始自终柳钧都没有过怀疑。但这一次,董其扬的一席话,让他终于看到国内市场的本质。他的心底有一层怀疑淡淡升起。他的路,究竟是走岔,还是走对?
等柳钧回去,一行验收人员都已离开,去市里吃庆功宴了,柳石堂当然也敬陪吃饭。柳钧一个人在热处理车间徘徊,不知不觉钻进高频屏蔽笼里。小小的空间抑制住柳钧的心猿意马,他一个人抱头静静坐了好一会儿,才心平气和地被饥饿逼去食堂吃饭。他安慰自己,大环境没有变好也没有变坏,事实是什么都没有变,反而是董其扬的提醒让他对未来有所准备。应该是好事。比撞上南墙,甚至积压无数库存,要好得多。起码,让他可以事先有所准备。
柳钧走出屏蔽笼子才想起,他的手机信号在这么长一段时间里也被屏蔽了。他忙打个电话给董其扬,对董其扬的提醒表示感谢,这倒是让董其扬很感意外。
然后是行政经理通知他,应聘面试的三位有大学文凭的技术人员已经在办公室等候。柳钧一看时间,已经超过约定时间一刻钟。他在德国已经培养出严格守时的习惯,这下心里很是不好意思,食堂也不去了,直接赶去办公室。
面试,在别人或许是很正规,在柳钧,他是跟三位散漫地坐在办公室,拉家常一般地聊天。技术这东西,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只要问他过去做过什么,怎么做的,期间有什么考虑,用到哪些原理,基本上该露出的毛须全露了,看面试官自己怎么抓辫子怎么判断。
结果,一问就问出两个资深的都是玩粗仿的,更差劲的是,他们仿的时候都不去探究一下,每一个设计背后的考虑。反而是一位刚从大学出来才不到一年的,叫罗庆,说话时候很有自己的想法,罗庆懂工控,爱玩电脑,最难得的是,罗庆爱问个为什么。柳钧与三个人谈了半个多小时,只留下一个罗庆。对于这一结果,柳钧并不感到意外。若不是他的、腾飞公司眼下挂了外资的羊头,他怀疑这三个人都没一个会来应聘。这种味道,他在前进厂时候已经尝到过。
随着设备陆续进场,柳钧手头可用人手越来越捉襟见肘。但他在招聘中依然高标准严,坚持宁缺毋滥,不认真的,没耐心的,毛糙的人,一概不要。柳石堂曾经劝说儿子,有些人可以培养,有些人可以试用,用过才能知道好不好用,实在不行可以辞退,但是柳钧不肯,他不愿有人进来破坏公司踏实做事的风气。人都是很会比较看样的,往往会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即使柳钧早已知道,专业人手不好找,早就做好自己传帮带一批新进人员的打算。可是没想到非专业人手同样也不好找。他而且没想到全社会男性对机械最基本的知识接触得那么少,或者说学校刚出来的男孩子根本就连锉刀怎么拿都不懂,更别说精分螺丝的那么多种类。即使中专大专职业技校出来的人,一样基础知识缺缺,很难囫囵派上用场。但柳钧眼下是整个腾飞的头,他可以快人快语,每天鼓动大家,告诉大家你们是最好的,却没法将所有人都改造成三头六臂,他心急,却只能闷在心里,免得动摇士气。而今又添董其扬说给他的一道心事,他只用下午到傍晚的半天时间,憋出一嘴的口腔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