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扭曲的母亲

时间:2012-04-12来源:读者 作者:董月玲 点击:

作者:

  “她痛苦的眼神和不满像一盆盆污水,劈头盖脸朝你泼过来”

  在长春,徐国静接触到一位母亲,当着很多人说自己儿子不行。开始,徐国静以为她是中国式的谦虚。

  “我说,我跟你儿子聊过,你儿子有幽默感、爱学习,有独立能力,喜欢闯荡世界,这可是一个优秀人才必备的素质啊!那个母亲看了我一眼,不屑地说:那算什么本事,有本事考北大清华,你看他考的是什么破学校。说到这儿,妈妈眼里流露出不可抑制的抱怨,瞧了一眼站在她身边,把头垂得很低、身高1米75的儿子。”

  北京有个大学生告诉徐国静:“我最怕我妈不满的眼神,我总让她失望,不是我成心气她,是她无孔不入地提要求。比如她打来电话,我的声音要是不响亮,她马上不满。她下面要说的话和一脸怒气我都能想像出来。她痛苦的眼神和不满像一盆盆污水,劈头盖脸朝你泼过来,不分场合地点,让你自卑,让你觉得对不起她,那可真是一把看不见的软刀子,扎着你,让你流血但不敢喊疼。我想浙江金华的徐力,可能就是被她妈妈的软刀子扎急了。”

  妈妈们总是拿一个理想的目标来套不断成长中的孩子,可孩子是一个有思想、感情、独一无二的人。母亲将自己的教育理想统统投到孩子身上,不顾及孩子成长的时刻表,不顾及孩子的个性特点,不自觉地重复着过激的、情绪化的行为,用各种方式催促孩子奔向那个目标。一旦孩子达不到,痛苦就会随时袭来。为了摆脱痛苦,她们要迁怒孩子,把责任归罪于孩子。

  家庭教育中“女人式的痛苦”,就是这种主观想像和客观事实冲突造成的痛苦。徐国静说,这种女人式的痛苦,一直在媒体上泛滥,反映是情绪化的,缺少理性思考和自我反省。“徐力杀母”后,社会只把目光集中在徐力身上,他是灾难的制造者,而没有理性的呼声,来唤醒母亲们自身的反省。

  “在全国20多个城市讲课,我听妈妈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对孩子的不满,全是孩子的毛病,向我寻求解救孩子的秘方。她们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考上什么大学,至于孩子到底成不成,不管;成不了,就痛苦。”

  我打断徐国静的话:“现在都一个孩子,希望全押在一个孩子身上,当然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对,正是我们的主观愿望太强大,导致的痛苦也强大。现在孩子的好多问题,实际就一句话:父母不满意,随之而来的就是批评、指责、抱怨。像我一个朋友的孩子考上大学,本来是件高兴事,我祝贺她,可她一脸的不高兴:棒什么棒,又没考上北大清华。”

  “那你对自己孩子就没期望?”我问她。

  “我最关心孩子的是三条:热爱学习,心理健康,独立自主。从女儿两岁起我就给她记日记,她给我很多,不断启发、提醒我,像一面镜子照出我很多缺点。我们往往严格要求孩子,却不能同样严格要求自已。”

  4岁,女儿学体操,一天回家说不想学了,太苦太累。“我和她爸坐她面前,严肃认真地跟她谈话,讲些遇到困难不能后退之类的大话。”因为退操,“六一节”女儿没参加演出,徐国静也没按时接孩子。

  “那天我采访,但下意识里我对她不满。如果她参加表演,我可能就不会采访那么长时间。很久之后的一天,单位报名学车。我交了钱又退了,因为赶上大夏天,又是学大货。在饭桌上说起这事,我女儿冷不丁来了一句:妈,原来你也是个胆小鬼!

  “我突然意识到,家长再怎么说大道理也没用,孩子在看大人怎么做,身教胜于言教。”

  我又问徐国静:“孩子小还好办,离高考越来越近,离社会标准越来越近,你还能撑得住吗?”

  “我是这样要求孩子的:只要你爱学习,又懂得怎么学习的话,妈妈就放心了。一个人有好奇心,有学习的愿望,父母一生都不用操心。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只盯着他的成绩,看着他学习,孩子一旦对学习不再有热情的话,会导致厌学,以至于厌倦生命。沈阳就有8个孩子自杀,这样等于把孩子一生毁了。

  “孩子不爱学习,一定是有原因的。成人也一样。任何人都不会不爱学习的,学习是人的本能。假如家长总批评他,老师总打击他,同学总排挤他,他一定会厌学的。”

  母亲们的高标准、攀比心,失望和痛苦,虽然不说,但总会流露出来,孩子会有失败感,自责,对自已失去自信,这对一个孩子心灵的损伤是很大的。带着这种心理长大的孩子,总对自己不满意、不认同。成年后,就算他挣很多钱,当很大官,精神上也不快乐。

  “咱们中国人的不快乐,现在已不是因为缺吃少穿,而是教育带来的,是病态的。我们总为自己没达到、没得到的那个东西而苦恼着、难过着,不断地自我折磨。”

  徐国静说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时,有天放学回家说:妈妈,我今天考了90分。在徐国静的印象里,小学生就要得100分。她随口训道:怎么才考90分,应该得100。你怎么那么马虎,不认真?第二天放学一进门小孩子就哭着说:“没考好,我只得了98分。”

  “咦,我说98分可以啊。女儿说:可我没得100分。我知道坏了,在她心里只有100分是好的,是能让我满意的。至于进步了8分,她看不到。我再也不能这样要求孩子了,否则,她永远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总对自己不满意。一个人不快乐,是做不好任何事的。”

  讲到考试按成绩排队,徐国静认为这只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心理作用。

  “你想啊,只有少数孩子排前头,大多数孩子是失败者;而排在前头的孩子也不轻松,怕自己掉下来,战战兢兢的,心里也是恐惧。中国有个成语故事,特别典型地传达出这种竞争对人的伤害。”

  赵襄王跟他的驭手学赶车,俩人比赛,在奔跑中,赵襄王几次跑头里,但最终还是落后。他问驭手为什么最终还是落后?驭手说:你驾车时,心里没有车、没有马,你的眼睛只盯着我,我跑前边你着急;你跑前边,又怕我赶上,你的身心跟马是不和谐的,怎么能驾驭好马呢?这个成语故事就是“争先恐后”。

  “我们现在的教育,教会了孩子恐惧。应该教育孩子学会全身心投入,不看前后左右,让自己处于最佳状态,才会做到最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