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7节借“人”镜自省,自我提升的蹊径
人们具有比一般动物更高的智能,我们除了要到水边照镜子之外,也可以自己照镜子。这个镜子就是你的益友。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一代谏臣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如是说。对于他来说,魏征就是那面可以帮助他知得失的“人”镜,因而会有“魏征没,朕亡一镜矣”之说。
镜子客观地折射出最真实的样子,但在照镜子的人眼中,却未必能将所有的真实尽收眼底,尤其是未必能看到,或者即便看到也未必能正视自己的弱势与他人的长处。
一天,天神中的主神朱庇特说:“凡是有生命的动物,都来到我的御前,谁对自己的身体外貌感到不满,尽管直说,不用害怕,我将予以补救。过来,猴子,你有理由先说,把大家的美丽与你相比,你能满意吗?”
“我吗?”猴子说,“为什么不?难道我的四肢不如别人?我的模样至今没让我出丑。倒是熊大哥,样子似乎太粗糙,照我看,请相信,他决不会让人画像。”
大熊走上前,好像要抱怨,相反,他对自己评价极高,却对大象横加指责:说他应该把尾巴加长,削掉些耳朵;如今实在是笨重又丑陋。
大象很聪明,同样耍花招:照他看来,鲸鱼似乎太大。蚂蚁大大觉得蛆虫太小,和他相比自己是个庞然大物。朱庇特听完他们各自的意见之后,便打发他们回家了。
这些动物个个都是以他人为镜,来审视自我的。但他们看到的,竟全是他人的不足,而完全看不到自身的缺点,就像马来西亚谚语里所说的那样:“天上的繁星再多也数得清,自己脸上的煤烟却看不见。”他们个个认为自己是最棒的,正是这种自我感觉良好,使他们错失了朱庇特可能给予他们的更好的改变。
现实生活中,人们也会有相似的心理,在他人的“镜子”里将自己的短处包裹得密不透风,却始终盯着他人的缺点欣赏,口中心中坚持认为自己才是最优秀的,其实说到底,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不仅如此,无法正视自身缺点的人,必定会任由其肆意蔓延、扩大,而不对其加以改正。
显然,这样的“以人为镜”与唐太宗李世民所要表达的,从他人身上发现自己的得失以加以改进截然不同。后世之人中,与唐太宗有相同想法者不在少数,柏杨先生便是其中一个,而且柏老表达得更为准确。
熟读中国历史的柏老,对历史、对人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到见解,虽然其中不乏惊世骇俗之语,但在个人的自我修养方面,柏老仍坚信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和荀子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都是必不可少的自我提升过程。除了这种对于自身的反省之外,柏杨先生还提出借助他人的力量,帮助自省,即“人们具有比一般动物更高的智能,我们除了要到水边照镜子之外,也可以自己照镜子。这个镜子就是你的益友。”
“以益友为镜”,不只是一个口头上的主张,而是柏老一生自我修为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身处文坛,柏老与许多文人都交情匪浅,这些同行自然就成了柏老的“人”镜。他从这些朋友的一言一行中,不断地做着自我反省,当看到他们中的一些人迫于外在的压力而不得不发表违心之论时,柏老看到了自己心中也可能存在的恐惧与懦弱。
正是因为这种可能的心理状态,柏老已经察觉到了,自然就会竭力避免其变为现实。于是,柏杨先生每当提笔写作时,总会以“人”镜的经验不断提醒自己:要秉持正义,要坚持讲真话。这样的坚韧令柏老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与伤痛,但柏老丝毫不悔,因为与身体的苦痛相比,个人修养的持续提升能获得更真切、更长久的满足。
相隔几千年,墨子与柏杨先生对待这一问题的看法竟然如出一辙。
《墨子?卷五》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春秋末期,中原地区的霸主晋国由于内部出现矛盾而变得四分五裂,在诸侯国中的地位也随之一落千丈。当时晋国的实权掌握在六家将军的手中,他们分别是智氏、范氏、中行氏、赵氏、韩氏、魏氏。他们六家原本就拥有属于各自的武装与地盘,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他们不断地互相挑起战争,战火在晋国境内不仅没有停歇,反而越烧越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