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8节静下心来,成功就在不远处
躁进之士跟野心家不同,野心家有时候还可以克制自己,躁进之士则身不由己地到处寻觅可以撞门的别人的人头,更为劳苦、危险。
子夏一度在莒父做地方首长,他来向孔子问政,孔子告诉他为政的原则:“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就是要有远大的眼光,百年大计,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想很快就能拿成果来表现,也不要为一些小利益花费太多心力,要顾全到整体大局。“欲速则不达”便是其中的核心与关键,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柏杨先生也曾说:“躁进之士跟野心家不同,野心家有时候还可以克制自己,躁进之士则身不由己地到处寻觅可以撞门的别人的人头,更为劳苦、危险。”
确实如柏杨先生所言,一味地求急图快,结果只能是越急事情越办不好,这和人们常说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是同一个道理。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越是着急,就越是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有一个小朋友,很喜欢研究生物,很想知道蛹是如何破茧成蝶的。有一次,他在草丛中玩耍时看见一只蛹,便取了回家,日日观察。几天以后,蛹出现了一条裂痕,里面的蝴蝶开始挣扎,想抓破蛹壳飞出。艰辛的过程达数小时之久,蝴蝶在蛹里辛苦地拼命挣扎,却无济于事。小朋友看着有些不忍,想要帮帮它,便随手拿起剪刀将蛹剪开,蝴蝶破蛹而出。但没想到,蝴蝶挣脱以后,因为翅膀不够有力,变得很臃肿,根本飞不起来,之后,痛苦地死去。
破茧成蝶的过程原本就非常痛苦与艰辛,但只有付出这种辛劳才能换来日后的翩翩起舞。外力的帮助,反而让爱变成了害,违背了自然的过程,最终让蝴蝶悲惨地死去。自然界中这一微小的现象放大至人生,意义深远。
现代社会中,许多人拥有的都是一颗躁进的心,于是,人们在不断跳槽中度过了人生中适合进步与发展的最佳时机,人们在金钱至上的追逐中失去了欢笑与幸福的能力,人们在“速度就是一切”的观念中迷失了自我。
曾有一位朋友这样诉说自己的苦闷:“我这一两年一直心神不定,老想出去闯荡一番,总觉得在我们那个破单位待着憋闷得慌。看着别人房子、车子、票子都有了,心里慌啊!以前也做过几笔买卖,都是赔多赚少;我去摸奖,一心想摸成个暴发户,可结果花几千元连个声响都没听着,就没有影了。后来又跳了几家单位,不是这个单位离家太远,就是那个单位专业不对口,再就是待遇不好,反正找个合适的工作太难啊!天天无头苍蝇一般,反正,我心里就是不踏实,闷得慌。”
这便是现代人典型的“躁进”心理,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不知所以,对前途毫无信心,心神不宁,焦躁不安。于是,行动之前缺乏思考,变得盲目,只要能满足自己想要的,甚至可以不择手段。
其实,静下心来,耐心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成功就在不远处。
棋坛有“石佛”之称的韩国围棋第一高手李昌镐,他总是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每次对弈,置胜负于度外,平心静气地走好每一步棋,借用一句《士兵突击》中的话就是“心稳了,手也就稳了。”出现劣势时,对手大多有些慌乱,但他依旧毫无表情,纹丝不动,而最终的胜者则常常是他。
与李昌镐相比,现代人患上了浮躁的心理疾病,它使人失去了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使人漫无目的地努力,最终的结果必定是事与愿违。其实,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总是背道而驰,就连宋朝著名的朱熹也曾犯过同样的错,直到中年时,才感觉到,速成不是创作的良方,之后经过一番苦功方有所成。他用“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拙毋巧”这十六字箴言将“欲速则不达”做了最精彩的诠释。
罗马非一日建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追求效率原本没错,然而,一旦陷入躁进的漩涡之中,失败便已注定了。我们需铭记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时时擦拭心灵深处的浮躁,时时提醒自己“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及时地给自己的心灵洗个澡,去除掉那些躁进的因子,恢复一颗淡泊、宁静的心,人生才会拥有更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