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没有否定这部电影。我的讨论前提是它已经是一部不错的商业片。是在这个基础上说的一些遗憾。从《吉祥如意》到《保你平安》,包括大鹏其他导演的电影,时常会给我一种「找到了一个好选题,但被其视听语言上的讨巧、圆滑而牺牲了更有褶皱的探索」的感觉。一部好的电影经得起批评,《保你平安》的勇气、现实关照,和它本身是一部有明显局限的电影并不矛盾。大鹏的电影创作,底色是「讨巧现实主义」。
原文: 大鹏的电影总给我一种「讨巧现实主义」的感觉。不怀疑他反映现实的勇气,他对于小人物的关怀,但他的电影从选题角度、叙事模式到回避的方向,都会使那种真诚感和对现实的反映混合了盐渍般的油滑。你说他不真诚、不勇敢,他确实比大部分国内电影同行都更聚焦于当下的现实议题。你说他足够严肃和深入去探讨,他又总是回避掉更复杂但值得探讨的部分,回避掉能够指引观众进行深切思考的方向,而是用「开心麻花笑点模式」、「大男孩武侠片心理」与「好人有好报」正能量结局做了一个混合,美其名曰人间有善意,让观众不用那么沉重,但无论是从电影技术的角度,还是从公共议题探讨的角度,这些都让大鹏的电影勇气可嘉,又浅尝辄止。 比方说《保你平安》,大鹏饰演的小人物出于正义感要为一个女生证明清白。电影有两条线。一条是女士韩露被造黄谣,一个没见过她的人污蔑她是坐台女,谣言越滚越大,她死后仍被人玷污清白,甚至因此有人要把她迁出墓地,大鹏与她萍水相逢,但知道她裸捐善款的举动,觉得她是好人,要为她讨一个公道。另一条线是大鹏的女儿,在学校目睹另一个女生污蔑同学,她看到了真相,可是加害者威胁她,如果她敢告诉老师,就会把她腿上有大片胎记的事情说出来。 两条线都跟「清白」有关。内核是「我知道一个人被冤枉了,要不要为TA讨一个公道」。附线呼应主线,暗示「如果今天我袖手旁观,有一天我的亲人,或者身边人遭受冤屈,又怎么能相信会有人挺身而出?」 所以是一个当代武侠故事,感动中国小人物版,大鹏也讨巧地加入了外卖骑手、网络主播的角色。大鹏试图探讨造谣者、传谣者、受害者、目击者、路人、法律程序维护者在此类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主线,一言以蔽之就是男主角为女士讨一个清白的公道,为了他相信的真相与正义绝不放弃。这个叙事思路正确也直白,很容易让观众共情。但更复杂的议题因此搁置了——如果,这个当事人真的是坐台女呢? 如果,她有过灰色职业,但她同时也做了好事,她也遭遇到了网络暴力和更多子虚乌有的谣言,那么她的公道还值不值得捍卫呢? 电影在人物设定上就绕过这个问题了。因为韩露是清白的,她的职业也很清白,观众很容易就能共情,觉得为她伸冤是理所应当。 电影也试图通过一些台词找补,比如王迅的角色跟主角魏平安说韩露是坐台女时,魏平安说:“埋咱们这还不能有道德瑕疵吗?”主创对这个问题是有他们的回答的,可惜在电影里它是一个被潦草交待后绕开的议题,它没有得到深入呈现,主线就回到当代「救风尘」了。 这也不是《保你平安》的孤例,受害者需要是清白的才值得被拯救。两种典型叙事:「妓女」是「爱国」的;「坐台身份」是「子虚乌有」的。救风尘的,该是一个正义感十足的男子汉。他会舍身去命,为了自己的爱人和女儿。这很家庭,很武侠,这是一种正能量型的当代大男孩叙事。一种保守的善良。 正如同《满江红》里的瑶琴必须要是烈女且贞操没有被损害、《梦华录》里的刘亦菲也得是良人,而《保你平安》里的韩露在职业上也要求是清白,她们被拯救、被歌颂、被讨回一个公道,前提是她们是「贞洁」的,至少在「职业」和「身份」上是正确的,没有灰色地带的,在这种拯救背后,何尝不是另一种贞操观的暗影、一种对于身份的严格甄别(与赋予她们公道的区别) 然而公道之所以为公道,就是因为它是一视同仁的。真相之所以为真相,值得人去追寻,就是因为它是真相,不因当事人意志、身份,更不因其贞洁与否而转移的真相。 所以,《保你平安》本来更值得探索的议题,是谣言背后的那个贞洁暗影,是公众如何一边要求真相、正义、反对网络暴力,一边又加入到网络暴力的行列,一边捍卫道德主义,一边又做着非道德的事,但主创讨巧地把它绕开了,放在了更安全、大众更可以接受的范围。我不确定这是创作者的问题还是审查的,但主创之前的《吉祥如意》也有类似的问题。拍伪纪录片,解构感动,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暧昧的是,当主创呈现当事人家人在镜头之外的表现,拆解一个中国式沉重感动故事的时候,主创是否敢于呈现自己的虚伪、投机、复杂和内部的分歧呢?这种勇气是不对等的,代价也是。所以这种伪纪录片的悖论是,看上去你是真实的,但你永远做不到公平的、等量的真实。只要摄影机背后有人,有人决定了怎么剪辑,它就是在某种意志下主导的戏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