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养成(15)
时间:2023-03-15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王艳丽 点击:
次
在奢靡之风渐盛的今天,节俭已不再被一些人视为美德,在那些富而骄、贵而奢的人眼里,家境清贫者节俭,被讥笑为“穷酸”;家境富有者节俭,被讥笑为“守财奴”;高居官位者节俭,被讥笑为“傻帽”。“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世风如此,令人不禁想起司马光之叹。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了,不用再节俭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在物质产品日益丰富的今天,“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传统观念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消费至上、享受第一的思想观念渐渐粉墨登场。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汹涌而至的消费浪潮,使人们的视线都集中到只知享乐上,因此不劳而获的事情就不断地发生。人一旦迷于这种生活方式,贪婪、攀比、从众、追时髦、喜新厌旧等等就会随之而来,谓之穷奢极欲,而这就是一切罪恶的因缘。而节俭却可以让我们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谓之俭以养德,让我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保持一颗纯净的心。奢华虽然给人一种繁荣、热闹,但是这种繁荣的背后却是一种难言的荒凉。而节俭却能让人平静、让人豁达,给人的是一种人格的魅力。
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虽然他当宰相多年,但生活一直十分节俭。平常只是穿一件有几个补丁的旧袍子,补丁的颜色与袍子的颜色也极不协调,看上去十分刺眼。
有人问他:“您身为宰相,衣服这么破了,为什么不换一件新的呢?”晏子笑着回答说:“衣服是为了挡风御寒的,何必穿得那么豪华呢,这件袍子虽然旧了一点,可穿在身上一点也不觉得冷,何必要扔掉它呢?那不是很可惜吗?”
晏子不但品德高尚,还特别善于治理国家,因此齐景公极为尊重他。晏子住的房屋也十分简陋,齐景公知道后,就想给他建一座新的,于是他便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晏子。
晏子急忙回答说:“大王,多谢您对臣子的关心,可是我的祖辈一直在此居住,跟他们相比,我很平庸,没有理由去住豪华的房子。再说我家附近就是市场,买起东西来也比较方便。我在这里居住感到十分的惬意。”
齐景公一听,顿时对这位节俭质朴的臣子肃然起敬。没过多久,齐景公就趁晏子出使晋国的机会,派人将他的那座破旧房屋修建一新了。为了改善房子四周的环境,官吏们还强令周围的平民统统搬往别处。从晋国回来,晏子发现自己的旧房子不见了,四周的居民也不见了,他马上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于是他赶紧到宫中去拜见齐景公,并再次陈述自己的想法。紧接着,他便吩咐手下将新房拆掉,恢复原来的模样。同时,他还派人请原先的邻居搬回原来的住处,并挨家挨户地亲自去道歉。
回到家之后,晏子再三嘱咐家人:“我活着要和这些平民百姓住在一起,跟他们一起生活,死了之后,也要跟他们为伴。”晏子去世时,家人按照他的愿望,将他安葬在自家那简陋的院子里。
晏子的勤俭节约的精神,让人敬佩。节俭往往涉及自己的利益,好像是对自己的苛刻,所以也就成了“纸上谈俭”。因此,每一个青少年都要克服这种思想,用切切实实的行动来奉行节俭的理念。
这里给广大青少年朋友介绍一种既能拯救自己又能节约的方法,那就是经常给自己的收支记账,按月份和类别,简单记录每天的开支情况,合理分配生活费用;将生活费用按所需分成若干部分,留一部分做课外学习辅导,留一部分做后备资金。这样,一个有秩序、有条理的人能事先知道他需要什么,之后就会用必要的手段来获得它。他的预算就会平衡,他的花销也可以保持在收入线以内。养成记账的习惯,很显然可以知道自己把钱花在了什么地方,是该花的还是不该花的都一清二楚,而且慢慢地也就养成了该花的花、该省的省的好习惯。
另外,青少年也可以开一个个人储蓄账户,采用跟银行约定的零存整取的方式,每月定期从生活费中拿出几十元存入银行,或者将每个月用剩的钱全部存入银行,这样一学期下来也有不少的结余。这种零存整取的方式对学生存钱有一定约束力,也有利于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钱应用在点子上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