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喜欢美国版本的,影片时长相对短点,也醉心于主演赫本的个人魅力、影片对贵族生活的刻化,关注的是故事的情节与人物的命运。 如今,更喜欢苏联版本的,宏大的战争场面、美丽的自然环境,辽阔的原野,森林、河流、雪原、天空,城市、村庄,贵族的庄园、华丽奢靡的舞会、气势磅礴的建筑,时代环境下人物的堕落、迷茫、改变、成长,人性的高贵、善良,再加上大段的人物对话与内心独白,直击心灵,深刻的还原了原着,托尔斯泰用宏大的笔触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大时代背景之下个人的渺小与无力,以及战争年代人们对和平的渴望。这些,都让人着迷。 对演员的看法也有了改变:年轻时,一对比演员表,立马选了美国版本的看(不好意思,曾经年少无知,大家都是颜控,哈哈);如今再看,开始的一会确实还觉得皮埃尔很丑(导演自己出演的),惋惜着真是影片的败笔,后来随着情节的深入,就像安德烈对娜塔莎说的“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渐渐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他的形象也随之帅气起来(演员本人很高大)。 其实,万事万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罢,每个人从一出生就注定了死亡,没有人能躲得过命运,有些事情的发生能够摧毁一个人,也能够重塑一个人,面对复杂多变的生活,坚定的信仰与顽强的意志力凸显出的是人性的高贵与美好,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要怎样宽广深刻的灵魂才能够谱写出如此伟大的篇章! 忙里偷闲,断断续续,7个小时的电影,依然意犹未尽,一定要找时间再看一遍原着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