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懒,看完片子后的一个多星期才开始按照以往观影后的惯例写写影评。观众将新海诚近九年的作品《你的名字》《天气之子》和《铃芽之旅》总结为“灾难三部曲”。我很难下笔,因为这种沉重的话题实是我在日常中不愿提及的,也不愿边痛苦回忆现实边打出一些讴歌苦难之言,在电影中体会已是自己最大的努力了。
这一篇,只能借周先生的观点发表一些我以为的《铃芽之旅》,以及“灾难”。 面对社会悲剧,我们有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优越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噩噩,是非颠倒,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演给我们心目中绝对清醒公正的观众看,我们称这观众为历史、上帝或良心。 可是,面对自然悲剧,我们有什么呢?这里没有舞台,只有空漠无际的苍穹。我们不是英雄,只是朝生暮死的众生。任何人间理想都抚慰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灾人祸面前也谈不上什么正义感。当史前人类遭受大洪水的灭顶之灾时,当庞贝城居民被维苏威火山的岩浆吞没时,他们能有什么慰藉呢?地震,海啸,车祸,空难,瘟疫,绝症……大自然的恶势力轻而易举地把我们或我们的亲人毁灭。 我们面对的是没有灵魂的敌手,因而不能以精神的优越自慰,却愈发感到了生命的卑微。没有上帝来拯救我们,因为这灾难正是上帝亲手降下。我们愤怒,但无处泄愤。我们冤屈,但永无伸冤之日。我们反抗,但我们的反抗孤立无助,注定失败。 然而我们未必就因此倒下。也许,没有浪漫气息的悲剧是我们最本质的悲剧,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是我们最真实的勇气。在无可告慰的绝望中,我们咬牙挺住。我们挺立在那里,没有观众,没有证人,也没有期待,没有援军。我们不倒下,仅仅是因为我们不肯让自己倒下。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神)面前的尊严。 经历过巨大苦难的人有权利证明,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没有被苦难压倒,这不是耻辱,而是光荣。 关于台词中的闭门咒: “思而复思,祈唤日不见之神,祈唤祖祖代代之土地神。此山此河,承恩甚久,不胜感激。诚惶诚恐,诚惶诚恐,谨遵神旨,予以奉还。” “我深知命如蜉蝣,死亡总是如影随形。但此时哪怕再多一年再多一日再多一时也好!我辈仍愿人生得续。勇猛的大大神啊,诚心诚意,请求您出手相助,予以奉还。” 一个经历过巨大灾难的人就好像一座经历过地震的城市,虽然在废墟上可以建立新的房屋和生活,但内心有一些东西已经永远地沉落了,就像铃芽妈妈留给她的缺脚板凳,时间是否能够治愈这些无人知晓。或许,最后也只是“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罢了。 2023.0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