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既往的管弦乐,一如既往的基耶斯洛夫斯基。一些印象深刻的片段:记忆中主观镜头下的婚礼,作为无视觉之记忆的鸽子飞羽声,初返波兰时远方的教堂,辽阔的大地和繁忙的农业,空中的群鸟和地上的恶徒,以及那震撼的一枪;
这是一个关于平等的高度戏剧化故事,在多重意义上进行了关于平等的矫正:两***上,随着床榻上曾经性障碍的丈夫让妻子发出尖叫,一阵耀眼的白光覆盖银幕;语言上,被警方“抓获”的妻子无奈地面对着说着波兰语的跨国执法;经历上,妻子在明确自己爱的人后,遭遇了被迫分离和相思的痛苦,在异国他乡被束缚... 或许,这种充满了小孩子气的以牙还牙式报复打造了某种共情的基础,感同身受的痛苦之后,两人方才真正理解这场婚姻,并在相似的地位上再次开始。解决的途径是中立的,留下或者选择离开皆可,不用法语,不用波兰语,使用象征性的手语。 但戏剧化婚姻与逆袭故事的背后,是西欧和东欧在地位上难以消除的不平等,从剧变后“落后、蛮荒、充满暴力活动和投机倒把的东欧”到“历史终结之地”的“高雅、先进、文明,充满希望的西欧”,夫妻之间的不平等是难以消除的,就算卑微的丈夫用复仇“征服”了高傲的妻子,这种现实的差距也是无法忽视的。白是平等的颜色,也是君主的颜色,丈夫有公司(常备军),恶德与天命,他可谓逆袭的“君主”,但君主真的能带来平等吗? 本片上映时距离波兰加入欧盟还有10年,而在2007年,波兰加入申根协定,片中的护照问题也不复存在。近两年,波兰国内司法改革触怒欧盟上层,引发又一个脱欧危机,作为集体的欧洲从来不是铁板一块,团结在影片发布的当时和现在都是一个问题。而平等呢?究竟什么是地位不相当的双方之间可能达成的平等?这是一个心理上的问题吗?唯待时间给予更多的思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