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石乐队(The Rolling Stones)是一支来自英国的摇滚乐队,成立于1962年,自成立以来一直延续着传统蓝调摇滚的路线。滚石乐队的前身为“Little Boy Blue and the Blue Boys”乐队,1962年4月更名为“滚石”。1968年,乐队成员布莱恩·琼斯离开,此后滚石乐队以4人的形式继续音乐创作及演出。1986年,乐队的两位主要成员米克·贾格尔和基斯·理查兹先后离开乐队独自发展,并于1988年重新回到乐队中。1989年,滚石乐队入驻摇滚名人堂。 2012年,滚石乐队参与了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演出,并举办了成立50周年的全球巡回演唱会。2016年3月25日,滚石乐队在古巴办免费演唱会。2019福布斯100名人榜排名第83位。2020年4月19日,滚石乐队全员在家隔空重聚,通过“One Wolrd:Together At Home”线上公益演唱会献唱了他们1969年的经典作品《You Can’t Always Get What You Want》。 7、戴夫.克拉克五人组(TheDaveClarkFive) 英国乐队,于1962年组成。1964年推出的单曲《GladAIl Over》轰动一时,打败披头士的《我想要牵你的手》,夺下排行榜冠军。该乐队一直被视为披头士的劲敌,他们的音乐被称为“托特纳姆音乐”(TttenhamSound),而披头士的则是“利物浦音乐"(LiverpoolSound)。代表曲为《Because》。 8、动物乐队(TheAnimals) TheHouseoftheRisingSun音乐:TheAnimals-PureGold 英国乐队,于1963年组成。乐风特征是以蓝调、节奏蓝调(RaB)为基础。动物乐队将美国古老民谣《日升之屋》(The House of the Rising Sun)改编为摇滚版本(1964),大受欢迎,也令他们一举成名。 9、约翰.凯奇(John Cage) I-Tacet音乐:JohnCage-4'33'' 约翰.凯奇(John Cage,19121992)美国艺术家、思想家。约翰.凯奇大胆地将“偶然”及“日常”等要素加入音乐中,对长久以来注重乐曲结构的现代音乐造成革命性影响。最着名的作品为《4分3秒》(4'33”),乐曲的演奏者完全不动,从头到尾保持静默。 10、白南准(NamJunePalk) 韩国艺木家(1932-2006)。1950年与家人同赴日,进入东京大学文学院美学美术史系就读,毕业后前往德国,在科隆学习现代音乐,主攻电子音乐并与约翰凯奇、施托克豪森(Karleinz Stockhausen)相互交流。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开始,白南准的前卫艺术作品受到瞩目,并与乔冶.麦西纳斯一同投身激浪派运动。20世纪80年代陆续发表了行为艺术、录像艺术作品,并通过卫星转播节目等渠道,与坂本龙一合作。版本的乐曲《A Tribute to N.J.R》就是献给白南准的。这首乐曲收录于坂本的个人专辑《音乐图鉴》(1984)。 11、德彪西 月光音乐:德彪西 在坂本龙一初二的时候,接触到了德彪西,德彪西的音乐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之后有段时间他甚至相信自己是德彪西转世。给他带来极大震撼的乐曲是《弦乐四重奏》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1862~1918法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在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此时他已患癌症,于1918年德国进攻巴黎时去世。 12、贝多芬 英雄交响曲SymphonyNo.3inEflatmajor,Op.55第一乐章音乐:天之籁音乐-音乐大典—贝多芬第三交响曲(又称“英雄”)、科里奥兰序曲 坂本龙一彻底沉迷其中、彻底研读的乐曲是贝多芬的《第三钢琴协奏曲》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或17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侯国的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13、约翰.克特兰(JohnColtrane) BlueTrain音乐:JohnColtrane-WinterJazzLounge 生于1926年,萨克斯乐手。曾参加过海军军乐队、节奏蓝调乐团,之后加入戴维斯五重奏(Miles Davis Quintet)。1957年发行首张同名专辑《克特兰》,同年又推出《蓝色列车》(Blue Train),奠定了乐坛的地位。从1965年左右开始,克特兰的风格越来越倾向自由爵士,主张瓦解现代爵士的结构、调性、节奏等要素。1966年前往日本,于次年1967年7月17日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