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澹台烬头七的日子,为依旧陷在般若浮生中难以自拔的神烬病们,送上吾的悼文。 在很多玄幻仙侠艺术作品中,救世的主题屡见不鲜,但真正深入到电车难题核心问题的,我只看到了《长月烬明》这一部。在《吾乃母亲》(Mother)中,女主角的伦理考试中有一道典型的电车难题:用一个危重病人的器官,能救活另外五个危重病人,牺牲这个本可以治愈的病人,救五个人,你是医生你会怎么做?女主角的回答引用了孔德(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创始人)的话:我应该愿意承担伤害,以做出有利他人的事。但是,女主接着提出了自己的附加前提:但我要了解这6个病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性格、品行、家庭等等,这些会影响到我的选择。这引出了人的工具性和目的性的思考,是作为1<5的纯数字性存在,还是作为有血有肉的情感存在。如果是牺牲我最爱的人,拯救5个杀人犯,我想所有人都会没有一丝犹豫地拒绝,根本构不成难题。但是,如果是牺牲我最爱的人,拯救天下苍生呢?
亦或是:牺牲我自己一个人,拯救天下苍生呢?很多国产影视中,这是一个不用纠结的政治正确问题,是伟光正主角的升华点。无论是个人,还是苍生,都是面目模糊同时又毋庸置疑的符号。而在《长月烬明》中,从第一集开始,这个问题就横亘在观众心中,甚至更加极端:牺牲的这个人,是一个天生魔胎,是一个无情无爱的怪物、坏人。就像仙门审判中赤霄宗长老所说:杀一个魔头,拯救天下,这买卖不亏! 那么,为什么在大结局后,观众会伤感、难过、觉得“亏”了呢?太多人为澹台烬哭泣、心梗、意难平,走不出他为我们营造出来的般若浮生。我想,是因为我们把这个冰冷、计算的数字难题具化为了一个有情、有义、有爱的具体的人的故事。当我们代入角色,自己的情感与角色产生共鸣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给出自己最真实的反应,这就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人愤懑不公,高举同悲道,创亖所有人,一起毁灭算了;有人愤愤不平,澹台烬和冥夜的牺牲有没有被天下人歌颂?所有人欢呼他们的消亡,没有人记得他们的功勋;还有人悲伤哭泣,澹台烬始终是被不被选择、不被爱的,多么希望给优酷8块钱把他复活,陪在妻女身边,得到所有人的爱。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觉得这就是最好的结局。如果那么容易复活,牺牲就毫无意义。我也从来不觉得获得妻女和天下人的爱,就是HE,相对于《长月烬明》整个的世界观而言,这反而是一种降格,是BE。 《长月烬明》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世界观,关于死亡是这样设定的:凡人死亡即入轮回,生生世世无休无止;妖类死亡是褪去人形,化成无智灵的动物;魔的死亡只是暂时封印,只要世间有苦厄有贪欲,就会产生新的魔神;而神的死亡,是永远的陨落,是“身归天地,化作山巅冰雪、溪中卵石、岸边垂柳”。神魔大战中十二神的陨落,就是世间再无真神,只留战神冥夜的一缕神识,编织出一个般若浮生,点化后人然后随风消散。大结局中澹台烬残留在护心鳞中的一缕神识,我理解应该是留给妻子的纪念,没有复活的作用。 《长月烬明》中的人、仙、魔、神是一个不断升维的过程,如果结尾强行复活澹台烬,让他重新跌回到“人”的境界,就宛如让南柯一梦里的书生,继续做回蚁穴中的南柯郡守,守着槐树下小穴中的石头碑度过一生。而神的魂魄化作天地,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圆满。当你听月下松涛、流水击石,都是神性存在的痕迹。超脱人的轮回转世、超脱神的永生诅咒,这是澹台烬的最好结局。 可心疼澹台烬的神烬病们要说:我们小疯子就是想被爱啊。看到一位多愁善感的剧粉感慨:直到最后,他都没有被坚定地选择一次,没有真正被爱过一次。初代魔神为他拟定的话本句句都得到了扎心的验证: 他将弑母而生 长于朱甍碧瓦之中却备受冷落欺辱 吾要他走上云端尝到高高在上的滋味 一朝春风得意看尽繁花 再让他一朝跌落谷底遭遇背叛怨恨 即使膺期御宇,南面临下 仍难逃骨肉相残,夫妻反目 受尽人间苦楚 无论他做什么都只是徒劳 他的生命中美好皆是虚妄 他所爱所求终将消散 苦难才是真实 他会一无所有 还不够,吾要他进入仙门 以为自己走上了所谓的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