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资本新论(全文在线阅读) > 马克思《资本论》的精髓
一、《资本论》的思想穿透力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一部经典巨著,是马克思“整个一生科学研究的成果”,它凝聚着马克思一生的心血和智慧,是他献给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学文献。
有评论认为,《资本论》是一部世界名著。这部著作尽管发表很久了,但它没有被遗忘。在21世纪的今天,它所显示的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各类书籍中是十分罕见的。
“历史上对社会进步起过重要作用,为人们所珍惜的巨著是不少见的,但是,就其对人类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而言,没有任何一部著作能与《资本论》相提并论。”我认为它不仅是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还包含思想、历史、社会、统计、逻辑等综合要素。
1867年9月14日,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在汉堡出版。1870年10月马克思与移居伦敦的恩格斯再度相聚。由于被许多国家驱逐,到处流亡,他曾自称是“世界公民”。1880年5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法国工人党盖得派领导人制订党纲,口授了纲领的理论部分。1882年为《共产党宣言》俄译本作序。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积劳成疾,躺在安乐椅上溘然长逝,享年65岁。《资本论》后两卷在马克思死后,分别于1885、1894年出版(由恩格斯整理其遗稿)。
马克思在思想上是富有者,在经济上却是贫困户,这位对资本主义经济有着透彻研究的伟大经济学家,本身一贫如洗,他的一生几乎是在贫困潦倒中度过的。
马克思一生四次被政府驱逐,最后在英国伦敦定居。他在伦敦最初十年间,度过了一生中生活最艰难的时期。然而马克思没有被苦难所压倒,几乎每天大英博物馆刚开门,马克思就准时到达这里,如饥似渴地进行学习和研究,直至晚上博物馆闭馆。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的大多数主要阐释者都是西欧人;到1910年,西欧社会的许多工会组织、社会民主党和工党都信奉他们的意识形态,“在大部分西方国家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很流行。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被视为未来的趋势,并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得到了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的广泛拥护”。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借由列宁创建的苏联的大力传播达到了巅峰。随着苏联的解体,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上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是近代最复杂和精深的学说之一。
马克思认为,在人类历史上,科技的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剩余产品增多,使得人类有可能在自身中实行脑体分工。这种分工一方面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使人类从原始社会的野蛮阶段走了出来,进入文明时期;另一方面,分工本身就是最初阶级划分的基础,由于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使垄断精神生产的剥削阶级分子与承担全部体力劳动的劳动阶级处在根本利益相互对抗的关系之中,人类自此进入阶级社会。阶级社会几千年的发展,不过是剥削阶级对劳动人民剥削的程度以及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依附的具体方式的变化。
他指出,几千年以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的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争夺,阶级斗争本身就构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推动力量。依据历史唯物论,共产主义将最终取代资本主义。
《资本论》揭示了社会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规律以及抽象与具体、本质与现象、一般与特殊等重要范畴的辩证法。马克思认为,生产总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的生产,因此,对于社会生产规律的研究不能脱离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说:“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9页]“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08页]“社会地控制自然力,从而节约地利用自然力,用人力兴建大规模的工程占有或驯服自然力,这种必要性在产业史上起着最有决定性质作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