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消散于宇宙之无边的生命意义又聚拢起来,迷失于命运之无常的生命意义又聪慧起来,受困于人之残缺的生命意义终于看见了路。——《病隙碎笔》 一个不冷不热的初夏的夜晚,一点点小酒正好让我感性地写完这篇剧评。 或许这不算一篇剧评,照我从第一期看到最后一期的正片来看,节目组毫无做节目的自知之明,更完全不懂自己在做怎样具有无限潜力、无限生命力的内容,从编导到剪辑,简直像个草台班子,把剧情剪得稀碎。要不是我不仅看正片,还把vlog、单线cut、麦田餐厅、男生宿舍等分散在各大平台的素材全看了个遍,那我完全看不懂正片到底在播什么。这四颗星全给这个题材,懒得吐槽正片和节目组,我只想讲一讲“种地”这件事。 我很少完整地追什么综艺,但我把《种地吧》完整地看下来了。前段时间我重翻《病隙碎笔》,一下子明白“少年+种地”打动我的是什么力量了。 是困境,是人啊,在“水穷处”挣扎着寻找出口的英雄主义; 是荒唐,是不管不顾、硬是在世人无法理解的眼光里,载歌载舞的自得; 是愚蠢,是一遍遍错了就再来,错了就再来的勇气; 是无助,是面对难解的命题,可以脱口而出呼喊同伴姓名的踏实; 是胆怯,是即便向前冲,也难免停下脚步,踟蹰着怀疑自己的真实; 是挣扎,是在磨合冲突里,不断安抚好自己、接纳自己的蜕变; 是敏感,是攥着拳头、互相碰着肩膀加油,却又忍不住红了眼圈的感恩; …… 所有这些,都叫做“鲜活”。 我大概有很久、很久,不曾见过鲜活的东西了。哭花脸,笑开怀,怒目而斥,喜极而拥……天呐,人与人,人与自己,人与土地间的坦诚与赤裸,我从未想过,它们是如此打动我的一种力量。 用史铁生的话来说,那就是,“互相敞开心魂,为爱所独具。这样的敞开并不以性别为牵制,所谓推心置腹,所谓知己,所谓同心携手,是同性之间和异性之间都有的期待,是孤独的个人天定的倾向,是纷纭的人间贯穿始终的诱惑。” 你看,你们十个人之间的联结,那种打破孤独的力量,不就深深诱惑住了我么? 当然,感动还源于另外一件事—— 大概是因为这个时代,太多付出得不到回报,所以就跟陆虎唱的主题曲一样,“终于有天我做场美梦,那里收获只需要播种”,种地这件事,像是人间最后一件理想主义。 《病隙碎笔》里面说,“命运并不受贿,但希望与你同在,这才是信仰的真意,是信者的路。”没什么比种地这件事更能证明,“希望与我们同在”的了。 一个人做梦不切实际,但十个人做梦就成了某种精神符号,成了某种热血的主义,这和堂吉诃德、桑提亚哥没什么太大区别,内核是一样的。 从剧里到剧外,我记得最初时,有几个少年的访谈谈到过自己现阶段的迷茫,不知道未来在何方的无助。有人说,他们来出名、来赚钱,话里话间都是质疑不屑。 就算是为了赚钱,这又有什么问题呢? 要不是这十个人因为“接不到活”“行业内的小透明”才来种地,我们又哪来今天看到的故事? 我并不认为这能够成为诟病他们的理由,故事里是梦想,故事外是现实,在追梦前,也麻烦填饱肚子。 当然,我依然赞赏这十位少年,因为“土地不说谎”——抽穗的麦,吐芽的玫瑰,羊圈中的新生命,彩色的篮球架,还有吹倒也吹不倒的篱笆,它们都会作证,少年们每一滴汗水,都结结实实洒在了后陡门的泥和尘里。 于是,剧里剧外,就这样互文了。故事里种地的热血少年,也在故事外续写着各自行业里的追梦篇章。他们不会是“新农人”,也没必要,他们只是某种带给愿意踏入农业这一行年轻孩子的精神力量。当他们各自回到自己的行业,我只希望他们可以不忘初心罢了。 当然,我更清晰地知道,初心这种东西,终究都会丢失的,如同我们二十多岁丢了七八岁的童年,三十多岁又记不得二十岁时信誓旦旦说“绝不被社会打败”的勇敢,都会丢的。在丢之前,惟希望你们,希望十位少年别距离2023年的夏天,走得太远。 把它当成一盏灯吧,炙热可以凉,但光亮永远在。这是我真心实意给你们的建议与祝愿。 观众给十个少年那么多寄语,其实,我们也是在安慰自己,这个世界还有理想的光,古老的“天道酬勤”绝不会只是空谈,即便人生行到水穷处,耐心坐看云起之时,晴天终会如期而至。 “仁慈在于,只要你往前走,他总是给路。在神的字典里,行与路共用一种解释。”这是我们故事外的旁观者,与故事里的少年间,心意与理想的相互映射,这才是节目最好看、最精彩、最打动人的点,节目组到底懂不懂啊? 给十个少年,也给我自己: 我们终将从严冬走进一个明媚的春天,而今朝这个生命的盛夏,不用怀疑,它是命运赠予做梦人的礼物。 |